人体第一大补穴太溪穴
太溪穴,别名大溪穴、吕细穴足少阴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如《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溪二。”
太溪穴位置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穴名解析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太溪。大溪名意与太溪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穴。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太溪穴功效1.诊生死:久病重病后,欲知藏气生命力强弱,必诊此穴脉,称为太溪脉,应手脉软弱无力,肉陷无弹力,大限不远,难治难救。
2.治呃逆:本病为胃气逆,如果是虚证,久病重病的呃逆,按太溪穴降其上逆之气。
3.治眩晕:因耳源性,内耳迷路不平衡,及肾精虚所致者,灸本穴。
4.治牙痛:牙为骨,肾主骨,远端疗法,按对侧。左牙痛按右太溪,或用灸法。
5.治咳嗽:配合合谷穴,尤其适合咳嗽就渗尿的症状。
6.治忧郁症:配合三阴交穴,可以调理内分泌失调情况,此外对于默默不说话,整天昏沈嗜睡者有帮助。
7.治飞蚊症: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本穴补肾水可促进眼部循环。
8.治咽喉痛:肾为水脏水府,本穴可清热、止痛。
9.治不孕症:本穴为肾经原穴,经气血在此留住,可强肾利生殖。
10.治性泠感:本穴有调整内脏稳定神经作用。
11.治膝内侧痛:膝内侧为肾经所经过,本位可调虚实,通经活络。
12.治肾虚腰痛:适合时常隐隐约约的腰痛,无受外伤的举重或运动后遗症。
13.治遗精阳痿:本穴可补因肾精亏损的遗精虚证,也可泻因相火过盛引发的阳痿。
14.治更年期性交痛:更年期阴道干涩行房痛,本穴有补肾水滋阴作用。
15.治前列腺发炎或肥大:此病疗程长,多有肾虚现象,本穴可补肾水肾精。
16.治小儿惊痫麻痹的特效穴:小儿病多有先天肾气不足之象,本穴可调补肾气。
主治病症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其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配少泽治咽痛、齿痛;
配飞扬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腧穴学》)。
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hl/4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体第一大补穴每天勤按,想怎么任性都可
- 下一篇文章: 美尼尔氏综合症精神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