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病冬治三九时节最相宜
夏病冬治——三九时节最相宜
夏病冬治是我国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源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讲求天人合一,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是一致的,都是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在夏天阳气过盛,阴气懦弱,补阴很难奏效,冬日补阴却最为恰宜。三九天是古人在生产发展中总结出来的节气。从农历冬至这一天算起称一九,往后顺数每九为一阶段,即第十日为“二九”天,第十九日为“三九”天。据医书载,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遁,万物封藏,阴气最浓厚,质量也最好,阴虚阳亢的病在冬天抓紧养阴,夏天时症状就会减轻。这就是所谓的“夏病冬治”。
“夏病”为何不“夏治”
这是因为夏季病症,多兼有暑热或暑湿,一般只能治标,或清暑热、或化暑湿,因患者常饮食减少、舌苔黄腻,不能服食补益药物,而中医治病又非常重视“治病必求其本”,只有扶助正气,才能外驱邪气。因此,欲使夏季疾病除其根,最有力的时机只有在冬季培补。由此看来,“夏病冬治”是中医“治病求本”、“因时制宜”的具体体现。
适合“夏病冬治”的疾病
一些体弱易患春夏发作的慢性衰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经常性感冒、急慢性气管炎及慢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胃炎、结肠炎、颈肩腰腿痛以及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病毒性肝炎、尿路感染、甲亢、复发性口腔溃疡,美尼尔氏病、癫痫、汗证、红斑狼疮等常在夏季好发或加重,称为夏病,均适宜在冬天诊治。
常用的夏病冬治的方法
夏病冬治方法众多,常见有药膳食疗,中药汤剂,穴位敷贴,针灸耳针,中药熏浴,药酒膏方等。三九天灸就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夏病冬治”更要讲求因病制宜,因人制宜
“夏病冬治”有它特有的适用人群,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特有的感觉和症状表现。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种类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由于过用助阳之品,耗伤阴液引发其他疾病。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也就是说同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证型,简单的举个例子:咳喘可以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分别由不同的病因引起,但是其中只有的寒痰犯肺型咳喘运用“冬治“的方法才会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他证型的哮喘采用“冬治”可能毫无疗效,甚至加重病情。另外“夏病冬治”的一个重要方法穴位敷贴也是不讲究辨证论治的重灾区。“一刀切”“一膏贴”,显然很不科学。不同穴位,不同贴料,疗效各不相同。
三九养阴重在补
中医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冬令进补”也广为流传。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经过一年的体力消耗后会有所偏衰,用具有滋润作用的原料在冬季“三九”进补,因为有外界的阴气相助,所以体易于吸收和利用。具有滋润养阴作用的药物主要有地黄、山药、玉竹、黄精、龟版等。具有养阴作用的食物也有许多,蜂蜜、莲藕、甘蔗、柿子、荸荠、海带、桑葚、田螺、白萝卜、豆腐、梨、枇杷、菱角、蘑菇等不妨在冬天适当食用。
总之,夏病冬治三九宜,辨证论治是关键。要想效果好又佳,医嘱遵行不可缺。
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点状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hl/6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面对包头史上最严交规,司机朋友们怎样才能
- 下一篇文章: 健康生活藿香正气液一种神奇的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