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目眩,症结是颈椎病还是耳石症别傻



低头太久后猛抬头,眼前一片眩晕,

这不一定是颈椎病,也可能是耳石症。

颈性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升降和倾斜的运动幻觉。是由于颈部病变(颈椎病)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常有以下特征: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部分患者颈扭转试验阳性;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者反曲、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有颈部外伤史;排除了其他原因。就可认定为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为颈椎病压迫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等。所致一些后循环供血不全的临床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等。而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压迫进而引起供血不足。

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当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颈性眩晕多发于40岁以上,男女无明显差别,血压基本正常。突然发病,常于晨起或午休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

通常颈性眩晕的治疗通过整脊推拿复位、牵引、理疗、药物治疗就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方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耳石膜是指覆盖在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表面的含碳酸钙颗粒的胶质膜,其中的碳酸钙颗粒称耳石。当头部受到外力撞击,耳石会脱离原来位置,滚到半规管里,称为耳石脱位。 

当头部运动时,耳石会在半规管造成淋巴液不正常流动,产生眩晕,但来得短暂,常不会超过一分钟,特别是头转某一个方向才会,也称为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耳鼻喉科医师会采用耳石复位术来治疗耳石症,依病人个别的情形,请病人做某种姿势后,调整头的方位,让耳石回复原来位置。而药物的治疗通常效果不是很理想,见效的情况见于还伴随有其他脑血管疾患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对于容易晕眩的病人,也可以尝试物理治疗。像走直线,头部向右,或头部向左;或是依阿拉伯数字8的字形走路,还是练习倒退走,或脚跟碰脚尖,都有助恢复平衡感。

总结

颈椎引起的眩晕一般是头部快速运动引起,没有固定方向的,比如无论不头向左还是右,都会眩晕。而耳石症之所以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因为只有特定方向转动才会诱发此病,比如你向左翻身会眩晕加重,向右就不会!耳石症的眩晕往往是突发剧烈的,天旋地转,持续时间少于1分钟

因此,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首选神经内科就诊,排除其他急需处理的危重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如确诊耳石症可接受手法复位治疗。但由于目前许多神经内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极容易被当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即使被介绍到耳鼻喉科,医院医院的年轻医生误诊为“梅尼尔病”。医院奔波,前后花费好几万也没有获得确诊。其实耳石症能占到日常门诊眩晕病人的30-50%,而误诊率很高,目前医学界尤其是神经内科医生应当加强耳石症的教育。

附:耳石症简单治疗方法

  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振动器放于患侧乳突后。上述方法坚持用上10---15天,会有一定的效果。

现在点击标题下方蓝色“慈仁整脊推拿”快速







































白癜风的偏方
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yf/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