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聋的听力干预方法



单侧聋的听力干预方法

什么是单侧聋

单侧聋(single-sideddeafness,SSD)一般是指单侧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聋,即一侧听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另一侧的听力损失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而且听力损失部位发生在耳蜗或/和蜗后。文献报道的详细定义是:一侧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在0.5kHz、1kHz、2kHz和4kHz平均纯音听阈≥70dBHL),而对侧保持听力正常或轻度耳聋(≤30dBHL)1。

下图是典型的单侧聋的听力图(左耳聋)。

单侧聋的发病原因

先天性SSD的病因大多未明。在后天性SSD的病因中,以突发性耳聋最多见,其他原因还包括头部外伤、听神经瘤、梅尼埃病、迷路炎、病毒感染等。

单侧聋对聆听造成的影响

因单侧聋听力损失特点,单侧聋患者面临听觉功能失调或能力下降,会导致其在行为表现、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障碍,但往往不为常人所理解。单侧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尤其是在噪声环境中。就声音传播而言,头颅有时候会成为障碍物,单侧耳聋人士因为患耳侧受头颅阻挡,接受声音能力下降,导致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头影效应)。再则,双耳听觉使信息更容易从掩蔽声中辨别出来,这种双耳先天的“降噪”能力(静噪效应)可以提高噪声干扰下的言语清晰度,而单侧聋患者这种“降噪”能力是缺失的。第三,正常双耳比单耳聆听会觉得更响亮更清楚(总和效应)是人类听觉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单侧聋缺失了双耳总和效应,言语识别能力会在嘈杂环境中骤然下降。

声源定位能力下降。研究发现,同一声源到达双耳会在双耳间产生相位差和强度差,这种双耳聆听间的细微差别是健听人有效、准确地进行声源定位的关键,单侧聋患者因为丧失了双耳聆听的功能,使得患者难以辨别声音的来源。

听觉中枢功能的剥夺。长期的单侧聋会对大脑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并引起大脑皮层听觉中枢退化,所以单侧聋人士也应尽早行助听干预及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社会心理影响。虽然在安静场合下,他们的听觉表现和正常听力者无异,但他们却常常担心在关键场合下因为听不清楚别人的说话而会错意,表错情,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开会或社交场合下,如果别人恰好在其聋耳一侧小声说话,他们要么听不清楚,不做反应,要么需要侧身转脸请别人重复,无论采取哪种应对,都会影响到交流的顺畅。因此,他们会尽量选择避免人多开会的场合,给人一种孤僻、不合群、消极被动的印象,由此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单侧耳聋建议尽早进行听力干预,单侧聋的病程长短影响着治疗效果。一侧听力长期损失,大脑易发生交叉知觉模式重组,即指大脑调动视觉和体感系统来补充不足的声刺激2,而且存在对侧听力进行性下降可能3。听力损失后,大脑会牺牲声源定位来换取听力的强化,这种改变对日后听力及声源定位的恢复不利。单侧听力损失会对大脑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并引起大脑功能重塑,并且重塑不仅限于听觉相关结构,所以SSD患者应尽早行助听干预及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单侧聋的听力干预方案

目前单侧耳聋听力干预方案有:气导对传式助听器CROS,骨传导助听设备(植入与非植入式),以及人工耳蜗植入。

气导对传式助听器CROS:气导对传式助听器CROS的工作原理是在患侧耳佩戴一个接收声音的装置,将接受的患侧耳的声音无线传递至好耳侧的助听装置。单侧聋患者往往不愿接受在好耳侧佩戴助听器。

骨导助听装置:骨导助听装置又可分为外科植入式与非植入式两大类。

植入式骨导装置主要有骨锚式助听器(BAHA)、骨桥(Bonebridge)等。植入骨导装置的优势是,声音可以通过骨锚几乎无损地传递至颅骨和耳蜗。但经济成本较高且手术有一定风险与并发症。

非植入式的骨导产品又分为经皮传导和直接传导两大类。

经皮传导的骨导装置一般都需要软带、头箍、眼镜架、粘贴片等能使其稳定地安装在颅骨上的固定配件。由于骨导装置产生的振动经过皮肤和软组织才能传到颅骨,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振动会衰减10-15dB。

直接传导的非植入式骨导装置目前主要有经牙骨传导助听器(商品名品音),其巧妙地利用了与颅骨紧密相连的牙齿进行声音的骨传导,几乎无损地通过颅骨传递声音,实现了媲美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的听力学效果,而且佩戴隐蔽,是一款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yf/1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