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军茹血管源性眩晕
血管源性眩晕是指主要由脑血管疾病引发的一类眩晕,占各种眩晕的50%以上。血管源性眩晕可来自前循环,但大多数来自于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主要分支有:①大脑后动脉;②小脑上动脉;③小脑前下动脉(AICA);④小脑后下动脉(PICA);⑤内听动脉,大多起源于AICA(85%),少数起源于基底动脉(15%),个别起源于PICA(2%~4%)。其中发生眩晕频率最高的为内听动脉、AICA、PICA。
血管源性眩晕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ertebrobasilarartery-transientischemicattack,VA-TIA)
①TIA性单纯眩晕发作。单纯孤立的眩晕发作可以是VA-TIA的唯一症状,62%就诊于眩晕门诊的患者表现为单纯眩晕发作且不伴其他体征,其中19%患者是TIA的首发形式。TIA性单纯眩晕发作,可非常短暂,一分钟到数分钟不等,一天可有数次发作。若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不难作出诊断,但不伴体征时,很难区分是中枢源性与外周源性眩晕。频繁TIA性单纯眩晕发作的影像学研究发现,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的患者中,7例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的病变(6例动脉硬化性狭窄闭塞,1例梭形血管瘤样管壁改变),6例同时伴有椎动脉硬化形成的狭窄,导致基底动脉血流很少或没有,靠侧支循环供血。该研究认为虽然MRI未见梗死灶,但血管壁硬化狭窄造成低灌注,高凝状态促进栓子生成,使闭塞血管的灌注压进一步降低,呈典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状态。在某些诱因下(如过度转颈),最终导致迷路、脑干、小脑等眩晕敏感结构的缺血,引起短暂眩晕发作。内听动脉受累的缺血性发作也是导致眩晕的原因之一。
②TIA性单纯眩晕发作是脑梗死发作的先兆。Braun等报告了12例误诊为外周性前庭疾患的脑梗死,这些患者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诉,没有神经系统体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无异常,仅9例有自发性眼震,初诊考虑外周性疾患,发病后1~10d逐渐出现神经系统体征,1~7d颅脑MRI检查可见梗死灶。类似研究发现,42%反复发作的VATIA性单纯眩晕发作最终发生脑梗死,但时间不等,短者1~10d后出现脑梗死,长者2年后发生脑梗死。因此,TIA性单纯眩晕发作是脑梗死的预警,若能在这段时间及时诊治,可有效减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2.无体征卒中(silentbrainstroke)
约79%无体征卒中为缺血性卒中;约4%为小量出血。无体征卒中大多发生在椎基底动脉支的远端或末梢,以眩晕发作为主,没有明显神经系统缺损体征。
很像外周性前庭疾患,常见以下表现形式:
①位置性眩晕可以是椎基底动脉卒中的唯一症状,可见于四脑室背外侧急性梗死、小脑绒球小结叶梗死、小脑蚓部少量出血患者。症状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类似,表现为与体位有关的反复性短暂眩晕发作,Dix-Hallpike检测时出现位置性眼震。区别在于,BPPV是由于脱落的耳石对某半规管形成刺激,其眼震方向须与受刺激半规管所支配的眼肌一致。而中枢源性的位置性眼震则不同,可诱发出不能由某个特定半规管支配的眼震,如旋转性眼震或垂直性眼震。
②单纯孤立性眩晕以单纯眩晕发作为特征,缺乏明确的体征,称其为孤立性血管源性眩晕发作。近年来,临床有大量相关报告,引起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yf/1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周围性面瘫康复措施
- 下一篇文章: 临床细数导致恶心呕吐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