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扩散莱芜血液库血源告急



点上方“莱芜微生活”爆料莱芜大小事。

紧急通知

“A型、AB型血紧缺,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献血。”市政府广场东侧采血屋的LED屏幕上,这样一条消息在不停地播放。据市中心血站供血科主任刘延玲介绍,目前,血库里仅有O型血80个单位,B型血个单位,A型血个单位。AB型血十分“稀缺”,仅剩下22个单位。“就在前几天,血库里的AB型血只剩下七八个单位,也就是3袋血。如果有临床需要,后果将不堪设想。”刘延玲说。(来源:莱芜新闻网)

  针对无偿献血有些人持不同的态度,那到底该不该献血呢?小编为大家普及一下献血的知识!

首先:献血者的10大误区

1抽血都要空腹,献血也一样。

真相:不需要,空腹反而有害。

  医院做的生化检验不同,不需要空腹。相反,若空腹献血,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较低,很可能会造成头晕等低血糖不良反应。为了保证献血者在献血时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同时避免因大量进补引起血浆脂肪含量过高的现象,献血者可以在献血前一天保持清淡饮食与充足的睡眠。

2献血后要补一下,所以会导致发胖。

真相:除非你摄入过量。

  献血本身不会引起人体发胖。成年人在献血ml-ml后不会引起身体不适,适当休息补充营养也不会引起发胖。但有些献血者过分注意营养和休息,摄入营养过多,身体才会发胖。

3献血可能导致疾病,比如乙肝或艾滋。

真相:“一人一针”很安全。

  献血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血液从人体血管内向外流出,在严格“一人一针”的规范管理和操作下,献血是不可能感染疾病的,更不会像人们想像的传染肝炎与艾滋等。

4献血会引起贫血。

真相:人体自己会补充的。

  人体的血液具有再生功能。当献出少量血液后,经过机体的自我调节,缺少的血细胞很快就会得到补充,不会引起贫血。正常规律地献血,尤其是对男性而言,有利于血细胞的更新换代。

5献血会引起高血压/低血压,所以要小心。

真相:血压异常多是紧张所致。

  献血不会引起高血压或低血压。有人在献血后几天内出现血压异常的现象,这往往是精神紧张或情绪兴奋引起的,只要注意休息,保持稳定的情绪,血压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6一滴精十滴血,反过来,献血也可能影响生育。

真相:献血和生殖系统关系不大。

  生育能力取决于人体生殖系统的发育是否正常,取决于受精卵生长发育的条件与否,而与是否献血没有直接关系。

7人出血后免疫力会下降,因为会失去很多白细胞。献血也一样。

真相:1-2个小时白细胞就补齐了。

  献血不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从生理角度讲,构成人体免疫力的主要物质是白细胞。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占了较大比例,白细胞只是其中一部分。以一个正常成年人为例,一次献血-ml,所捐献的白细胞仅仅是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2%,失去的白细胞1-2小时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

8献血是“伤元气”的做法,造成气血虚弱。

真相:你小看了人体的调节机能。

  献血不会使人“伤元气”。血液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每时每刻都在吐故纳新;而人体的调节机能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因此,献血后绝不会产生“气血虚”的情况。

9献血和吸毒一样,会让人“上瘾”的。

真相:这个也太扯了。

  献血不是吸烟,更不是吸毒,当然不会“上瘾”。献血后人体会以正常的速度再生血液,不会因血液“产生过多”而迫使献血者不停地献血。

10献血后要好好进补,才能减少损害。

真相:其实健康成年人一般不缺营养。

  就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而言,健康成年人献血后完全不必进补各类营养品。

其次:献血的5大好处

1

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

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2

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国内专家曾对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少86%;另一组研究,对献血l-2次的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仅一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0.%,同期未献血的人中,有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9.8%,明显高于献血组;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1/2。

3

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4

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5

可延年益寿

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67.5岁;

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

献血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60%。

最后:献血须知

一、献血人员基本条件

(一)首次献血者,请携带身份证,再次献血者请携带无偿献血证以便登记。

(二)年龄:18周岁至55周岁。

(三)体重:男性大于50公斤,女性大于45公斤。

(四)血压:90—mmHg/60—90mmHg,脉压:大于30mmHg。脉搏:60—次/分,高度耐力运动员大于50次/分。

二、献血过程我们应该做哪些措施

(一)献血前

1.献血前头天晚餐和献血当日早餐应吃清淡饮食,如馒头、包子、稀饭、饮料、糖水等;禁吃油腻食物,如鸡、鸭、鱼、肉、蛋、豆制品、高蛋白等食物,以免造成脂肪血;献血前也不宜饮酒、不宜服药、以免患者输血后引起不良反应。

2.献血前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必过分紧张,保持良好心态。

(二)献血中

1.保持舒适体位。

2.穿剌时紧握拳头,穿剌成功后拳头有节奏地交替放松、握紧。

3.拔针后用棉球压迫止血5—10分钟,4小时内不要弄湿针眼。

(三)献血后

1.稍事休息,喝点饮料或吃些小食品。

2.保护好针眼、防止感染。

3.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可吃些猪肝,蛋类、肉类等食物适当补充营养。

三、重要提示

以下人群不适合献血

(一)本人带有传染病病原体,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阳性等。

(二)患有不宜献血的疾病,如美尼尔氏综合症、结核病、心血管疾病等。

(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如吸毒者、男性同性恋者、卖淫嫖娼者、性乱者等。

小伙伴们踊跃参加吧!点击右下方写评论留下您的看法!









































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yf/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