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症状的医生不是好医生之呕吐
好久没写工号了,因为在带娃啊。带娃期间,网诊了一些患者,有的效果理想,有的被彻底打脸。比如一个婴儿的呕吐,怎么看都看不好~张景岳说过呕吐“胃寒者十有八九,内热者十止一二”,用生姜温胃止呕老百姓都知道,临床没这么简单啊,最近收了个住院病人,呕吐一个多月,看到水都呕,查电解质是紊乱的,低钠低钾,用浓钠补还是收效甚微;内分泌医生考虑是垂体的问题,该患者颅内有个囊肿,可能是这个囊肿压迫了垂体,引起一系列症状;住院期间患者还几度病情恶化,甚至神志不清言语模糊,因为低钠是可以导致脑水肿的~后来家属将患者接去深圳治疗了,大概是因为长时间低钠,患者肠麻痹而发生肠梗阻了~目前仍在积极治疗中~~
我在管他的十几天里,查了些中西医的文献资料,想把呕吐这个症状了解的更深入点。做了点笔记,现在抄点在公号里,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花五分钟时间粗略知道一些发病机理。刘老师常说不喜欢症状的医生不是好医生~不会自我体察症状的患者也不是好患者啊,有必要知道一点常识。以后我会把许多常见症状在这里唠叨个遍~~~~~~~~~~~~~~~~·
呕吐是一部分胃内容物或一小部分小肠胃内容物,通过食道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中医称为“胃气上逆”。
我稍微列点西医发现的原因:
咽刺激、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青光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毒性作用、代谢障碍、体内毒物的刺激、放射性损害、低钠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危象、妊娠呕吐、急性全身性感染、迷路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晕动病、胃神经官能症、癔症~~
好复杂,看着都晕,医生很渊博的!
粗归纳中医的机理如下,力求简单易懂,专业人士可绕道~
一,外邪干胃呕吐。常见的如寒邪袭表,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比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这里的呕逆就是呕吐,“胃气得寒则逆”,比如你夜间着凉了,很有可能早上一起来就作恶心呕吐,另外还有少阳病: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再如暑湿中阻,夏天常见。前不久还在门诊看了一例,这类呕吐患者会兼有脘腹痞闷、纳呆,肢体困重或者口中甜腻,大便不成形,藿香正气散可考虑。
二,胃寒呕吐。有素体脾胃阳虚的(前几天深圳范医生就说了一个案子,小孩一出生就喂了二三个月的金银花水,大伤脾胃阳气),这类病程长,多虚证;还有因暴食生冷而重伤胃阳者,这个就发病急,病程短。有个患者,脾胃本来就不好,一吃冰镇王老吉就犯恶心呕吐胃胀~~胃寒呕吐会兼见形寒、胃痛等症。还有些呕吐兼重毒头痛的,用经方吴茱萸汤治好过多例,这是肝寒犯胃。
三,胃热呕吐(或痰热)。喜欢吃重口味、荤食,或者嗜酒,湿热久蕴中焦,可以发生呕吐。可兼见口臭甚、脘闷,便秘、苔黄腻。常用黄连温胆取效。夹湿者用苏叶黄连饮每每取效,方小力专。
四,伤食呕吐。暴饮暴食,常诱发呕吐,得吐快,这是机体的保护反应,除了要刺激咽壁催吐,保和丸、枳实导滞丸、香砂平胃散等均是常用方。
五,肝(胆)胃不合。肝郁不舒,木来克土,可以发生呕吐,有时候还因为气郁化或出现口苦,常兼见胁痛、脘痞。宜四逆散、左金丸、越鞠丸之类。还有胆火犯胃,如干呕、头眩口苦,水谷不纳,脉弦数,此应苦降,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六,胃阴虚呕吐。热病后期,胃阴不足,或者大手术后,阴液不足,或者因长期呕吐伤及胃阴(那例住院患者,一开始苔黄厚腻,我用了清透湿热的方法稍微有效,能少量喝点稀饭,但终究是呕吐太久伤及胃阴,最后舌红苔光薄了),此类患者,呕吐之外,必见口干欲饮。可以用麦门冬汤或者橘皮竹茹汤加黄连、竹沥。
此外还有痰饮内停用二术二陈汤,上犯者,用旋覆代赭汤,瘀血内阻者可用膈下逐瘀汤。
另外,针刺、艾灸、耳穴也可,但我经验不多。
赏点买书钱吧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zd/8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瑜伽树式,每天一分钟的惊人功效
- 下一篇文章: 哪里治疗梅毒最有效沈阳康平县哪家医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