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诺宜关于中耳炎迷路炎你了解多少



迷路炎(中内耳炎),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按病变范围及病理变化可分为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及化脓性迷路炎。表现严重眩晕,呕吐频繁,头部及全身稍活动加剧,听力完全丧失,可有耳深部疼痛。自发性眼震初期向患侧,迷路破坏后可转向健侧。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患侧可无反应。一般3周后可由对侧代偿其功能,除耳聋外症状逐渐消失。

一、局限性迷路炎:亦称迷路瘘管。多因胆脂瘤或慢性骨炎破坏迷路骨壁,形成瘘管,使中耳与迷路骨内膜或外淋巴腔相通。

多表现阵发性眩晕,偶伴有恶心、呕吐。眩晕多在头或体位变动、压迫耳屏或耳内操作(如挖耳、洗耳等)时发作。发作时患侧迷路处于刺激兴奋状态,眼震方向多向患侧。听力有不同程度减退,多为传导性聋,如病变位于鼓岬处可呈混合性聋。瘘管试验诱发出眩晕和眼球偏斜,为瘘管试验阳性。若瘘管为病理组织堵塞可为阴性。前庭功能一般正常。

二、浆液性迷路炎:是以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渗出为主的内耳弥漫性非化脓性炎症疾病或炎性反应。中耳炎的细菌毒素或感染经迷路瘘管、蜗窗、前庭窗或血行途径侵入或刺激内耳,产生弥漫性浆液性炎症。

表现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病人喜卧向患侧,起立时向健侧倾倒。早期眼震快相向患侧,晚期眼震向健侧。瘘试验可为阳性。前庭功能有不同程度减退。听力明显减退,为感音神经性聋。若病变清除、炎症控制后,症状可消失。

三、化脓性迷路炎:化脓菌侵入内耳,引起迷路弥漫性化脓病变,称化脓性迷路炎。本病内耳终器全被破坏,其功能全部丧失。多因中耳感染扩散,或由浆液性迷路炎发展而来。

关于迷路炎的治疗

1.局限性迷路炎

(1)药物治疗发作期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抗生素加适量地塞米松静脉滴注。适当的应用镇静剂。

(2)抗生素治疗在足量抗生素(诺氟沙星、头孢唑啉钠)控制下行乳突手术。病变清除后可用颞筋膜覆盖瘘口。瘘口较大时,可选用适当大小的健康碎骨片嵌顿于瘘口,上覆颞筋膜。

2.浆液性迷路炎

(1)全身抗感染治疗并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者,应在足量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手术,迷路无须开放。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致浆液性迷路炎,应以全身抗感染治疗为主,必要时行单纯乳突切开术。

(2)对症治疗如安定、镇静。呕吐频繁时应适当输液,并用适量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

3.化脓性迷路炎

(1)抗生素大量抗生素控制下立即行乳突手术。

(2)手术疑有颅内并发症时,应急行乳突手术,并切开迷路,以利引流。

(3)补液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赞赏

长按







































二甲基亚砜密度
白点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zd/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