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知道眩晕,可能是耳朵里的石头在作



  生活中,当我们出现眩晕时,经常会考虑是否得了颈椎病或脑供血不足。其实,真正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晕仅占很小一部分。当躺床上左右翻身或低头抬头时,出现天旋地转,持续时间短,改变体位后再次出现此症状时,应该考虑是不是得了耳石症。

典型病例

  男性患者,42岁,既往体健,因发作性头晕伴视物旋转半年,加重3天来诊。病人描述半年前即开始出现头晕,躺床上翻身天旋地转的,起床也晕,低头抬头也晕。开始时并未在意,以为过几天就能好,谁知,多次反复出现,近一个月已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晚上不能躺下,需坐着睡觉,非常痛苦。曾被诊断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也曾按疗程静点活血化瘀药物均无效。经查体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

耳朵里的“石头”从哪来的

  专家介绍,耳石症医学上全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顾名思义,这类疾病的特点是良性病程,眩晕呈发作性,与体位改变有关。

  为什么称耳石症呢?通俗点说,的确是耳朵里有石头了。首先,管理人体平衡运动的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枢系统,与颅内疾病有关;还有一部分在外周耳蜗内,也就是内耳迷路,包括两个耳石器(椭圆囊和球囊)和3个半规管(前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椭圆囊和3个半规管是相连接的,可以想象成一个茶壶连着三个壶嘴。那么,耳朵里的“石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专家说,是从椭圆囊里来的。石头其实是一种碳酸钙颗粒,正常情况下附着在椭圆囊囊壁上,在一些病理因素的作用下,碳酸钙颗粒脱落到了椭圆囊里,再从椭圆囊跑到了半规管里。这种颗粒十分微小,当数十个颗粒聚集成团的时候,就形成了所谓的“石头”。如果“石头”随着体位的改变在半规管里移动,就会刺激到外周的平衡感受器,从而发生眩晕。

啥症状要考虑得了耳石症

  专家提醒,头晕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头晕都被诊断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实际上真正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晕仅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颈性眩晕同样大多数是错误。生活中,如果发现在头的重力方向改变时,通俗地说,就是躺在床上左右翻身、躺下或坐起、低头或仰头时,诱发出现了头晕,天旋地转,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症状,持续时间很短,大多在1分钟之内缓解,再次改变体位又出现,这个时候就要想到是不是得了耳石症。

让“石头”复位是治疗关键

  治疗耳石症,关键是复位。耳朵症发病是因为“石头”从椭圆囊跑到了半规管,于是出现眩晕发作。复位就是通过“石头”本身的重力作用,通过复位手法的引导,让“石头”再回到椭圆囊里,眩晕自然也就好了。如果“石头”没有复位,用再多的药物也是无效的。专家指出,无论是中医西医治疗,首先都是诊断明确后通过手法复位使耳石回到椭圆囊。

  “石头”回到椭圆囊后,虽然头晕、天旋地转的症状会缓解,但相当一部分患者还会遗有头重脚轻,行走发飘等症状,也称耳石复位后的残余症状。对于这部分症状西药可应用敏使朗促进功能的恢复,同时配合前庭康复训练。中医则通过针刺特定穴位,也可配合调整体质的中汤药,在临床上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早期复位效果好,60%~70%的病人可一次成功,规范的复位治疗可使95%以上的病人得到康复。而长期得不到有效复位的耳石症可能会发展成慢性头晕,甚至影响前庭功能,增加痛苦。

增强体质避免头部外力撞击

  专家说,在临床上她曾经接诊过因踢足球头部撞到球门柱上发病的,还有开车时突然急刹车发病的,也有术后长久卧床后发病的,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没有明显原因突然发作的。

  专家指出,引起耳石脱落的病理因素包括炎症、外伤、人体自然老化、缺血缺氧等因素,均可使椭圆囊受累,耳石膜变性导致耳石脱落。目前,对于如何防止耳石症的发生及复发,尚处于经验阶段,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生活中,从预防的角度讲,大体上说应该避免头部的外力撞击,避免感染,增强体质,积极控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等方面。

  黄苏萍教授—擅长中医养生调理、糖尿病、胃肠病、外感咳喘、失眠、肥胖、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1.国医堂 门诊:周二上午 地点:五四路号国医堂三层21诊室2.医院 门诊:周二下午,周日上午

 地点:福州五四路号福建中医药大学

      屏山校区内(省电力公司大楼对面)

 新门诊大楼五层12诊室

 预约:/长按识别







































白癜风哪里能治好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zl/5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