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记nbsp我们不曾了解的世界



我们不曾了解的世界

──九龙镇探访记

■编者按

爱由一个笑容开始,用一个吻来成长,用一滴眼泪来结束。以爱心传递力量,用善举托起希望,看似微茫的存在,却折射出人性的光芒。

生命的美好没有界限,每一次相遇都变成五彩缤纷的记忆。经历得越多,越能欣赏生命的美好,生命中的美好就会变得越多。本篇带您随着仁爱孝德项目志愿者到乡村关怀的足迹,走近我们不曾了解的世界,让我们懂得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鲁杰,我不大记得第一次见她是哪一年,或许是年,也可能更早些。

那时,她给我的印象是有一颗高于会议桌的心(她总是以专家的身份出现在我们公司的产品研讨会上),并常常从围绕产品的讨论上脱离开去,面带微笑,讲几句安顿人心的话语,公司很多同事都喜欢她。

鲁杰比我长几岁,我一直称呼鲁杰为老师,这是我内心对她的尊敬。

在和她的交往中,我意识到我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拒斥。

这使得我们在这个人潮汹涌的城市里不常联系但彼此惦念。前两年她生病了,我心里好难受,时常会想为何如此高贵的灵魂反而要遭遇病痛折磨。

鲁杰老师信佛,研习古典医学和经书,打坐练太极。她屡次邀请我一起,我总有各种理由推托。近几年,我忙工作,忙读书,忙写作,忙着陪孩子。每天忙得心浮气躁。

鲁杰老师把我拉进群里并邀请我参加活动。第一次是助学,第二次是奉粥,时间均在周六。由于,我是创业初期,周六也要工作,我只能在心里说声遗憾。这次探访孤寡老人的活动在周日,我当然义不容辞的参加了。

8月16日清晨,我们一行人集齐,六辆车开拔。走莲石路,上六环,再转京昆高速,直奔河北涞水县九龙镇。那天,车窗外阳光明媚,天空高远。

当我们一行进入太行山区以后,高速公路几乎被断层山脉所覆盖,一半路程穿行在隧道中。两三公里长的隧道不断接踵而至。望着高耸的山峰和偶尔闪现的天光,人会觉得自己十分渺小。

进入涞水境内,山峦变得秀丽起来,远近层叠,高低错落,形成光影交错的美景,让人神清气爽。

我们从百墓畔出口下高速,拐弯即进入九龙镇。此地四面环山,中间有一片冲击带,镇子就矗立在山坡上,街巷曲折,人声扰攘。我们到达镇政府门口停车,与当地安排专人带领奔向各自预定的走访户。

我所在的组有鲁杰老师,组长刘晓荣与儿子尹思奇。我们这一组看望一位老人。

我们的车停在一个岔路口处,由村委会马主任带领我们探访住户。村庄夹在山峦之间,房屋依山而建。街道与房屋十分鲜亮,路面覆盖着水泥,环境卫生不亚于北京三环边上的小区。

我们随马主任到略高处寻访,步入一座新修的小院。门面和院落整齐洁净,院子一侧是厨房,正面的客厅宽阔明亮,组合沙发上铺着垫子,巨大的平板电视挂在正墙上。

另一侧有两间卧室,一间大的砌了靠墙的大炕;一间小的有一张可移动的病床,床尾有一台电视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床上。

孝德项目资料图

床上的老奶奶就是我们此次探访的对象,老人77岁。老奶奶裸露在外的头显得格外大,胳膊格外细,身体干枯,仿佛那面毛毯下边并没有一具身体。尽管如此,老太太依然是面容洁净,眼神炯炯,头发一丝不苟,房间里陈设虽然简单却纤尘不染。

这时,老奶奶说自己的腿不能动,整天躺着,不想活了。鲁杰老师俯身与她交谈,赠送她牛奶、毛毯等礼物。主人泡了甘甜爽口的枣叶茶招待我们。

对面的女人是老人的儿媳妇,她眼睛很大,面露些许尴尬,对突如其来的访客,似乎是担心招待不周,她一直站在那里殷勤地招待我们喝茶。客厅一角摆放着双人床,这表明房间确实不够用。

马主任向我们介绍,老人的儿媳是本村数一数二的孝顺媳妇,伺候婆婆无微不至。丈夫身体不好,出去打工贴补家用,但是挣得不多。

政府危房改造的政策下,在原址上盖了这座小院子,可是危房改造补贴一直不到位,欠了一屁股饥荒,这些家具都是别人送的,家里的困难可想而知。

刘晓荣记录探访对象的家庭状况,询问对方的需求。马主任说,要说需求,当然你们来看望,这种精神与关怀很重要,但主要需求应该还是经济上的。

孝德项目资料图

这时候门口出现一位抱着婴儿的年轻女子,被介绍是家里的大女儿,出嫁住在涞水县城,近期在娘家住着。又片刻,客厅的门被推开,跨入两个女孩儿,一位是正在涞水县一中上高中的二女儿,一位是她表妹。

马主任介绍说这二女儿学习成绩好,担负着家庭的希望和荣誉,但这也是母亲担忧的所在,将来上了大学,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们与马主任聊了片刻,起身告辞。女主人热情的留大家吃午饭,但是我们中午还要赶路决定告辞。这时候,鲁杰老师去与老奶奶告别,只见她握着老人的手说,我们将来有机会还来看您。老奶奶眼含热泪,不停地说感谢。刘晓荣女士则偷偷用纸巾擦抹眼角的泪水。

鲁杰老师对尹思奇说,来,亲亲奶奶。可是小男孩儿毕竟很羞涩,一闪身跑开了。鲁杰老师俯下身在老太太面颊上亲了一口。

老人家说,你不嫌乎我呀,不腻味我呀。我对一切动情的场面均缺乏注目的能力,可是,那种源自本性,透彻心底氤氲所释放的朴素情感,却让我感到自己心底的泪水早已决堤。

在人群中,我习惯于做一个旁观者,我害怕被人看出自己的脆弱,期待着眼前的告别尽快结束。

在主人依依惜别的目光注视下,我们离开了小院。马主任要请我们吃午饭,他的热情令人难忘。

此时,街道上的大棚里正在举办满月酒,三大桌亲朋好友簇拥而坐,推杯换盏,整个气氛热烈祥和,让人心生羡慕。

此刻,我在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是也挺好吗?而村里的乡亲,尤其是年轻人,却总是一心向往都市的喧嚣与繁华。

其实,每个人所向往的事,看似相似却不一样。就如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各有不同。而走到最后才蓦然发现,原来幸福就是平凡、简单和自然。

我们返程回到九龙镇,路程似乎变短了,到名曰“鱼谷洞”的地方进行午餐。此地大约是风景区,在道路下的滩头立起一片宾馆饭店。我们的大部队陆续抵达,尽管是全素宴,但吃起来还是格外的香。

饭后,我们给几位小朋友一起过了生日。有生日蛋糕,有我们的生日祝福歌,还有鲁杰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生日贺卡、以及她精心撰写的祝福语。

在其乐融融的生日会结束后,我们进入正式议题,各组总结。从第一组到第七组,每组均派出一至两名代表发言。叙说走访老人的状况及其感悟。我第一次听到并且是被重复了很多遍的一个词“感恩”。

以善为本,以善立德。行善,永远积极向上,重在积累,重在持之以恒地践行。在这次探访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着组员们如同家人一样的互助行为,一点一滴地影响着我,温暖着我,也激励着我。

当我们的总结活动结束后,已近是下午4点。鲁杰老师为所有参与者准备了礼物,每人都获赠一本摘抄了不同文字的书籍,我得到的是《德兰修女传》,另外选择了金刚金的字帖。

此次活动,是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为推动孝德而组织的,鲁杰老师是主要的召集人,她以温暖的情怀感召大家来到一起。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身处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无论世界怎样变形,我们要始终坚持不变的美好。我坚信,人生是一种信念,相信美好,自然能遇见美好。

回京,当我双脚落地的瞬间,一切又回到现实生活中。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回眸九龙镇——这是我不曾了解的世界,生活的疾苦与病痛让我不寒而栗,也是我未曾触及的幸福,遇见这样一群爱心志愿者。

涞水行,遇见91岁的老人

刘玉春

在母亲节这天,我们仁爱孝德一行32名志愿者分组对45位老人进行走访。一路走来,思绪万千。

我们走访了6位老人。在这当中,有的老人因身体有病无人照看;有的因老年丧子,生活困苦。其中,印象最深的是91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冀秀生老人,老人的老伴十年前去世,而大儿子又因患破伤风而离开了人世,只有老人自己带着一个精神异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儿子生活。

当我第一次见到这位老人时,突然想起自己去世的老父亲。握着他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时,我的心里猛地一颤。于是,我从包里拿出早己备好的修甲套装,为老人修剪指甲。

老人像个听话的孩子乖乖的伸展着每个手指,另一只拿着香烟的手,任由其在微风中燃尽,却一动不动。

剪完指甲,我把修甲套装放到老人的口袋里送给他,老人一只手紧紧的摁着口袋,生怕小盒子掉出来,另一只手握着我的手。我感到这是父亲一般温暖有力的手,我的眼睛湿润了。

感恩仁爱孝德,冀秀生老人让我圆了一个女儿思念父亲的梦。

当老人鞠躬那一瞬间,我心如刀割

张亮

非常感谢仁爱给我这次历练的机会,让我懂得慈悲与智慧可治愈一切的病苦。

8月14日,我跟随志愿者团队去九龙镇慰问名单上三位孤困老人。其中,一位叫高玉金老人让我难以忘怀。老人患有美尼尔综合症,自己的生活都难以自理,他还要伺候年迈瘫痪的老母亲。

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车祸患有残疾,两个儿子各有家庭,常年在外打工,每年不曾回家看望老人。老人仅靠邻居的施舍和儿子寄来的一点点生活费维持“生存”,连一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临走时,老人颤颤微微的在门口,连续给我们鞠躬致谢。那一瞬间,我心如刀割,涕泗横流。

一定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景玉玲

年6月5日,末学到河北涞水参加了仁爱孝德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走访第一家名叫赵国全,老人64岁,行动不方便,手拄拐杖。因老人的大脑有问题,平衡力很差,少不小心就会摔跤。

村干部告诉我们,前两天刚摔了一跤,脸上的伤还没好。老人有一位90多岁的老母亲,因老母亲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左眼已经看不见了,听见我们来了,就一步一步地从屋里挪着出来。

进到老人家,才发现是家徒四壁。涞水,离我们只有来里地,却让人感觉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我无法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各种纠结与心酸及愧疚,我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去温暖他人,帮助他人。

思维世间苦,方知珍惜当下

仁爱孝德刘鑫

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和仁爱基金会的朋友们去涞水县走访,慰问79岁的孤寡老人。这是第一次。

最初,我是怀着踏青的心情出发。当我们来到第一个老人家时,我的心就紧了。泥土房,破旧的门窗,乌黑的墙壁,凌乱的床铺,还没有铺盖。老人因身体有病,见我们来了,只能从床上慢慢的挪动到床边。我无法想象,一个老人在这样的环境住了几十年。

参加此次活动,从最初的好奇到心灵的震撼,仿佛只是一瞬间。思维世间之苦,方知珍惜感恩当下。

残酷的现实,让我无比震惊

刘晓荣

5月8日,母亲节,我们一家三口参与仁爱慈善基金会孝德项目组志愿者,到保定市涞水县看望孤寡老人。

百善孝为先。清早,我打电话给妈妈送去节日的祝福,并告知母亲我们这一天的行动,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是大孝;能成就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人获益无穷,是至孝。

此次活动,我们走访了8位老人。智障肢残,身体多病,孤苦无依是这些老人生活的缩影,也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残酷的现实,让我感到无比震惊。

在回来的路上,大家本能的相约要经常来看望这些老人,多参加仁爱衣加衣项目。

守望初心,始终不变

赵呓

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参与了孝德九龙镇走访的志愿者,心里充满了喜悦和骄傲。

此次活动中,我听到一位志愿者说“我是一个新的老志愿者”。这句话轻轻地触到我的心底,也打开了我内心的困惑。

参与公益让我明白,与优秀的人同行,你会变得更加优秀。

老人无助的眼神定格在脑海

郝红云

我做仁爱志愿者三年整了,之前一直走访助学活动。每次走访回来,内心充满感动与温暖。看到孩子跟我们愉快的交流,贴满墙壁的奖状,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未来。

孝德走访,我还是第一次参加。一天的走访结束,回到家我却难以入眠。破旧的房屋,老人无助的眼神、浑浊的眼泪定格在我的脑海。这,仿佛是一个被世界遗忘角落。

作为一名志愿者,虽然我深感自己的力量太微弱了,即便如此,也要坚持。坚持善念,传递爱心,相信明天会变得更好。

作者仁爱孝德高岭等

美编芳影









































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zl/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