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例网络会诊三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tlmymy.com/m/
(三)眩晕的诊断和治疗大家谈
欧阳晖:根据黄声老师和骨伤针灸专家讨论总结,我们提出。。。
挑战教科书,鉴别眩晕(颈椎病/耳石症)的几个问题:
1.如何鉴别眩晕(颈椎病/耳石症)?
2.半规管里以淋巴液为主,眩晕和耳"石"是否一定有关?
3.耳石症是否一定有眼球震颤,颈椎病伴眼震一定是耳石症?
4.耳石症是否必需用手法复位"石归原处"?
5.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那么重要吗?
6.耳石症能自愈吗?中医针灸手法有什么优势?
王之州:颈性眩晕和耳石症的区分有的很难。我所接受的病人,除经病人直接介绍来诊外,大多都是在经过检查无法定性者,或经过西医治疗,经翻转起卧的"耳石归位"治疗无效者。症状是起卧或在床上转头诱发眩晕多见。眼颤间或有之。发作时强令睁眼,患者描述,有"眼前如白亮的屏幕上,细密的水波文向一方扩散",有"景物在眼前抖动,如拍摄镜头的快速伸缩"。这大概就是满天星光或如坐舟车吧。感到单纯触摸枕后肌群的紧张有一定难度,患者紧张缩脖流汗者多。此类病人有部分站立位几无症状。坐位触摸环椎横突和卧位触摸枕骨上项线,寻找感知偏歪和压痛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手法纠正即是治疗,也是一定意义上的诊断。
胡继玲:感谢欧阳老师和胡军老师关于眩晕的讨论,对临床鉴别治疗眩晕很有帮助,收藏学习了。我想起来还有一种眩晕因内耳炎症引起,即内耳迷路炎,很容易与原发的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混淆。眩晕的感觉像晕船一样,也有眼震。这种眩晕与病毒感染和免疫低下有关。我很久以前一次感冒后患过此症,当时医生诊断为局限性迷路炎。也见过一些这样的病人,症状相对较轻,复发的很少。
赵志宏:前庭神经元炎,系因前庭神经元受累所致的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为末梢神经炎的一种。病变发生在前庭神经节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病前两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晕与自发性眼球震颤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重症者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耳鸣、耳聋。眩晕持续时间较短。常在几天内逐渐缓解,一般2周内多可完全恢复。少数病人可短期残留不同程度的头昏、头晕和不稳感,持续数日或数月,活动时症状加重。
兰吉瑞:最近北京的气温很高,且潮湿。已经有几个眩晕案例,皆为女性,主诉头晕。详细询问,是因白天在户外活动后发生。患者腹部筋膜与颈椎皆有紧张。治疗上放松颈部和针腹后皆得缓解。考虑为室内外温差过大,以及空气污染,造成植物神经血管反射所致。
龙层花:枕环和环枢关节错位,是枕下肌群痉挛的常见病因。改用双拇指融诊法,比单拇指触诊法,可大幅度降低漏诊和误诊率。
施敏:临床上很多眩晕病人未必能确诊,对眩晕诊断性治疗非常重要。除尝试枕下肌群外,艾灸百会不可不试。另外就是指压颈上神经节。我用这三个方法,临床上绝大多数疑难眩晕病人都能治好。供参考。
赵俊萍:谢谢各位精彩的解答。大约一个月以前,医院的耳鼻喉科,专门讲解耳性和颈性眩晕的鉴别诊断。关键的一点也就是眼颤这个体征。另外要求,颈椎源性的眩晕,做头颅和颈椎的MRI或是CT的诊断。这里主要考虑耳半规管与颈椎之间的解剖位置,和颈1,2的半脱位,骨折。不能漏诊。
江山红:您的几个问题我只能用个人经验来分享,不敢妄下结论。头晕dizziness与眩晕vertigo的概念我们都知道,不必再详细解释了。我在一九九二年开始学习龙氏治脊手法时,常常用调整颈椎有“晕”症状的患者。我发现眩晕患者疗效是有的,但是疗程相对长,远不如头晕的好。接下来的两年,我在耳鼻喉科(大陆叫五官科)学习了内耳神经与前庭疾病知识,也学会评估三个半规管的技术与耳石手法。对比之下,耳石手法治疗眩晕比颈椎手法要有效多了。教科书认为,耳石是主要感应直线加速。头外伤时震动,过度疲劳,中耳炎,老年血管老化使栯圆囊血管阻塞等,可使耳石脱落。我再加一个原因,颈椎静脉回流可能直接影响前庭。
个人经验体会:如何鉴别眩晕(颈椎病/耳石症)?回答是颈性以头晕为主,良性阵发性姿势眩晕,可考虑内耳(包括前庭神经炎,耳石,梅尼尔氏,内耳神经老化),当然有听力衰退更好鉴别。第二问题回答是眩晕不一定与耳石有关,例如前庭神经炎,梅氏耳蜗内淋巴水肿,耳石手法越治越晕。还有一个问题是针灸是否有效?我曾经尝试针茎突,针触及茎突。再稍退针,从茎突后缘继续进针。共进针约2-2.5cm,针尖可抵达颈静脉孔下方以刺激迷走神经,十分有效,有部分患者针了一次,害怕这么强的针感。
胡军:关于耳石症的发生是否与“石”有关等问题,我觉得是无容置疑的。西医对诊断的定义是建立在病理、解剖等的基础上,我想谈的是针刺和手法治疗耳石症是否是“石归原位”?我觉得不是这样,至少即时机制不是这样。临床上,我针刺风市后,病人的体位未做任何改变,症状却立即改善,猜测可能与针刺能抑制或降低眩晕中枢的兴奋度有关。中医手法的作用除了这个以外,可能还减轻了颈部肌肉的张力,改善了颈部的血液循环,不完全是石归原位。当然,机体有一个自身修复的机制,在针刺或手法的即时效应后,机体进入一个良性的自身修复阶段,最终耳石会复位,而痊愈。上述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欧阳晖:从枕下肌群入手治疗头痛眩晕。很多颈椎病病人伴有耳石症,我们可以做一下耳石症特别的复位手法。同时,这些病人大多有颈下肌群的紧张。那么针对性地松解颈下肌群,包括针灸,点穴,还有头枕部的手法整复,效果非常好。我有一位失眠求诊的老病人。近两个月来,病人有眩晕阵发性发作。行走不稳,起床躺下时容易诱发眩晕。所以平时必须非常注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西医医生做过耳石症的复位手法,结果还是时好时坏。上周做过1次复位手法以后,反而加重。所以来我诊所求诊。我做了耳石症的检查,引出了眼震。我看她行走非常小心,头颈僵硬。检查枕下肌群,非常紧张。因此,除了常规的耳石症复位,发挥我们的特长,针对枕下肌群做了针脊治疗。针灸为主,辅助以头枕部的整复。治疗之后,眩晕停止,感激万分,连说不枉此行。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by/11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耳炎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