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这5种错误的惩罚方式,比



前段时间,萌医生写了一篇文章孩子被打却不还手,除了恨他不争气,我们还能做什么?这3个办法,比叫他打回去更有用!

而在评论区,有很多老母亲问我,如果我家娃是打人的那一个,我该怎么教育他?

孩子难免犯错,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惩罚方式便是打骂。

但,以暴制暴,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

惩罚需要技巧,错误的惩罚方式比孩子犯错更加可怕,更会对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

以下这些惩罚方式,建议爸爸妈妈们在管教道路上千万别再用了!

01当众斥责

有些爸妈是急性子,孩子一犯错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也顾不上身边还有其他人在场,当众就吼孩子,一点面子都不给。

爸妈们想的也许是,趁着人多,当众给孩子难堪,好让孩子长记性。

但是,孩子大概在一岁半之后就开始有自尊了,也就是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以及与这些判断有关的感受。

父母大声训斥孩子很多的是在发泄情绪而不是在解决问题,但是,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

而且,这还会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宝宝变得敏感、不敢去表达自我,缺乏自信。

02关小黑屋

很多父母会发现,关小黑屋的威力是巨大的,就算是平时再怎么嚣张的孩子,到了小黑屋里面也会变得很乖很安静。

而其实,把宝宝关进小黑屋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抛弃」的意味,这其实是以牺牲孩子的安全感为代价的,长期采用这种惩罚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安全感的缺乏。

而且,对于患有幽闭恐惧症的孩子来说,关小黑屋可能将成为他们一生的阴影。

03关门外反省

将孩子拒之门外,在门关上的那一刻,家长的火是去了多半,但孩子面对那扇冰冷的门,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是恐惧,是无助,是即使长大后,也存在于内心某个角落的真实痛感。

因为这个惩罚是以「抛弃」作为威胁的,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破坏亲子关系和孩子对你的信任。

想以这种方式让孩子自己想清楚哪里错了并自动改正,只是成年人的一厢情愿,孩子只会陷在被抛弃、被隔离的恐惧和孤单中,根本没有余力去反思。

04打一顿

情绪失控的暴力惩罚,往往都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效果。被暴力惩罚的孩子,内心的无助和恐惧是大人无法想象的。

美国儿科学会(AAP)也表示,父母不应打孩子,因为打骂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莫大的伤害。

打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更有自制力和责任感,而且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和「愤怒感」。比如,经常被打的孩子更容易对暴力认可。

更可怕的是,长期打骂可能会带来大脑结构的改变!

研究发现,长期/反复接受打骂的孩子在18~25岁时,其大脑额叶绘制体积和表现较常人降低,而这一改变可能降低智商。

这里顺便科普一个小知识: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第一个「国际不打小孩日」诞生于年,经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发起,世界众多国家和组织都参与其中,借助这个节日,宣扬反对体罚,保护儿童的观念。

05比较、诉苦

有些父母也许会觉得,孩子就是做错了,怎么还不能说别人家孩子做得好呢?这算什么惩罚呢?

其实不然!当家长把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时,我们期待的是他能意识到差别,明白自己欠缺在哪里。可是在孩子看来,爸爸妈妈是在表扬别人,批评自己,长期以往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内向甚至更叛逆。

同样的,极力向娃诉说自己的不容易,本意也是让孩子能够体谅自己,但是长期诉苦也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自信,容易自暴自弃。

01设立反省角

我们可以在家里某个安全的角落给犯错的宝宝设置一个「反省角」「惩罚角」(名字爸爸妈妈们可以自由取~)

在这个反省角里,可以单纯让孩子罚站或者罚坐,或者准备一些画笔和纸,让情绪激动的宝宝写写画画、宣泄不良情绪。

「反省角」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是为了帮助宝宝学会管理情绪和自我调节。

在激烈的冲突情景之下,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主导,把宝宝从情绪激动的情绪之下脱离出来,在没有干扰的环境之下逐渐让自己平静下来,从而思考问题本身——这是设立「反省角」背后的逻辑。

在场地的选择上,「反省角」一定要设置在开放的空间里,而不是像「小黑屋」这样的黑暗、密闭的空间。

以一个普通居室来说,建议把惩罚角设置在客厅,爸爸妈妈和孩子能彼此看到对方的位置,可以是客厅的一角,也可以是客厅的中间。

彼此能看到,是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同时也让孩子有「并不是被爸爸妈妈抛弃」的感觉,同时避免了孩子被独自关在一个空间里会害怕,或者自己玩起来、睡着了的无效惩罚。

这个「反省角」设立的主要目的,是让宝宝冷静下来,平复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合理化家长的愤怒。

所以,各位家长们千万不能用愤怒、情绪化的口吻对孩子进行「威胁」:

「你再不听话,就过去罚站!」

「又淘气了是不是?我看你是又想去罚站了!」

02没收宝宝的物品

或者收回他的某项权利

对于宝宝来说,有时候被打不是最严厉的惩罚,

●案例1:

在家里,宝宝老是乱扔玩具,如果超过一定的次数,可以把他乱扔的玩具收起来,在一天之内不允许他再玩(这一招经常是必杀技)。

●案例2:

娃总是不好好吃饭,告诉他,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就不允许他吃当天的零食,哭闹也没有用。

●案例3:

带宝宝来小公园,结果他和其他小朋友因为争夺玩具吵起来了,他还伸手打了人(在对方没有言语、肢体侵犯时就直接动手),那么,你可以取消他游戏的权利。

宝宝为了能早点玩到心爱的玩具、吃到爱吃的零食,势必会努力遵守规则;而且,这么做,也是让宝宝能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后果的」的方式。

03为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下面分享一个案例——江苏宿迁的这位妈妈,在熊孩子犯错之后,给广大家长们贡献了教科书级的「惩罚教育」。

男宝因为觉得好玩,从阳台上往下泼了一大瓶墨水。父母得知后,查看了一下现场,自家住在高层,楼下居阳台晾晒的衣服,以及建筑物外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然而这家父母没有打孩子,也没有骂孩子,只是带着孩子做了三件事:

●第一,领着孩子到所有受到影响的邻居家登门道歉,当面让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第二,在承认错误的同时,请邻居拿出被弄脏的衣服,家长领着孩子回家分门别类的清洗。洗不干净无法恢复原状的,照价赔偿给郐居。清洗和赔偿过程,孩子都全程参与。

●第三,请了一位专业做建筑物外墙清洗的师傅,从开始作业到全程清洗结束,要求孩子站在楼下全程观摩。因为天气比较晒,熊孩子戴着口罩,一直仰头看着师傅作业,脸晒得通红,头上流了一头汗。爹妈这时有点心疼,但是依然坚持等作业完成后才让孩子回家。

孩子犯了错,我们不仅要他知道这件事的严重后果,更是要教育他学习承担责任。

05奖励孩子的正确行为

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用奖励正确行为的方法去鼓励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效果远比拼命去纠正一个错误行为好得多。

所以,相比惩罚,咱们更要学会使用奖励和表扬,比如:

孩子经常乱扔东西,把东西,把纸片儿随意扔到地上;后来,经过你的提醒,孩子有一天突然不把纸片扔到地上了,而是扔到了垃圾桶里面,这个时候,你肯定是需要给他表扬、给他鼓励的。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能看得到这种正确行为的出现,我们很高兴,你自己得到了这个奖励肯定也很高兴。

萌医生说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其实是最好的教育良机:孩子会因为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寻求解决之道,此时明白的道理,会让他记忆深刻。

要始终记得我们惩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改变这个行为,而不是真的怀揣着恶意针对孩子。

教育不只有打骂,也可以平和、尊重地让孩子意识到他们的行为错在了哪里。合理的惩罚方式,可以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推荐阅读

End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哦

设计:游鱼

责任编辑:游鱼

撰文:萌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by/1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