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是传统中医学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其中“夏病冬治”即夏天会出的毛病在冬天医治,多适用于夏重冬轻的慢性衰减性疾病。
之所以“夏病冬治”,是因为夏天会加重的疾病多为阴虚阳亢的病,夏季病到了冬季,寒冬季节,万物封藏,阴气最浓厚,夏病大多到了缓解期、稳定期或恢复期,这时进行治疗,大多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阴虚阳亢的病应在冬天抓紧养阴,夏天时症状就会减轻。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因为甲状腺分泌过多,致使代谢旺盛,产热多,冬天也不怕冷、反怕热,那么冬天就应进食一些鸭肉等滋阴降火的食品,必要时可服用丹栀逍遥丸或知柏地黄丸,来年夏天的病情就会减轻。
哪些夏病适合冬治?
适合“夏病”“冬治”的包括下列疾病:
一些体弱者易患春夏发作的慢性衰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经常性感冒、急慢性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胃炎、结肠炎、颈肩腰腿痛、肠功能紊乱、病毒性肝炎、尿路感染、甲亢、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美尼尔氏病、癫痫、汗证、红斑狼疮等常在夏季好发或加重的疾病,统称为夏病,均适宜在冬天诊治。
“夏病”之所以在夏季容易发作或加剧,除个体差异等因素外,还多因夏季气候炎热,易滋生热毒,致瘀毒内阻;夏多夹湿为患,损伤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而血瘀;暑性开泄,伤阴耗津,可致肾精亏少,阴虚火旺,痰火上扰等症状。
因为夏季病症,多兼有暑热或暑湿,一般只能治标,或清暑热,或化暑湿;又因夏季患者常饮食减少、舌苔黄腻,不能服食补益药物,而中医治病又非常重视“治病必求其本”,只有扶助正气,才能外驱邪气。因此,欲使夏季疾病除其根,最有利的方式就是在冬季滋补。古人“夏病冬治,冬病夏治”,体现了传统中医学“天人相应”与“治未病”的思想。其中,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凡事要逆向思维,夏病冬治;其二,凡事要未雨绸缪,夏病冬防。
这类人冬季一定要艾灸!
冬季养生选艾灸尤其适合体质虚寒人群!
中医学认为,艾灸可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可以调整人体的阳气,属于温补,在秋冬季节使用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使用艾灸前,医院辩清体质是否适合以及听取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艾灸部位,而不是盲目在家里自己艾灸。艾灸保健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如同样是灸足三里,对于寒性的胃痛就有疗效,而对于热性的胃痛就需要用到针灸来治疗。体质虚寒一般表现为面色黄白、手脚发凉、大便稀软、怕风怕冷等。身体阴虚火旺、湿热重等人群就不适合使用艾灸,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谨慎使用艾灸。
女性冬季艾灸的好处
女性在冬季做艾灸,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改善肤色,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经常做艾灸的女性会发现体质明显改善,皮肤红润细腻,同时艾灸的补益作用可以丰胸,排毒作用可以减肥。所以对于女性而言做艾灸可以起到全方位的保养作用。
艾灸的适应症:女性手脚冰凉、面色晦暗、月经不调、痛经、黄褐斑、痤疮、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乳房瘦小、浮肿肥胖、宫寒不孕等。
女性在冬季进行艾灸,对女性的养生意义重大,除了可以解除月事疼痛烦恼外,还可以慢慢的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对将来的结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女性冬季必灸四个穴:
1.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这是任脉经过的地方,主管女性的生殖;
2.血海——位于髌骨内缘二寸,这是脾经经过的地方;
3.足三里——这是胃经所经之处;
4.三阴交——肝、脾、肾经都要从这离交会。
这四个穴位对于女性的月经、白带甚至生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保养、调养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经常的用艾条灸之,可以迅速补充女性体内的气和血,从而达到气血通达,身体舒畅,各个功能器官运转正常的功效。
冬季感冒,艾灸一招灵
秋冬一到,天气逐渐转凉。尤其室内外温差较大,许多人还不适应,加上频繁脱换衣服,很容易感冒。
与夏季“热伤风”不同,秋冬季感冒多为“风寒型”。患者起初会出现头痛、怕冷、无汗、喷嚏、鼻塞流清涕、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这时及早治疗,则能有效防止病情加重。用药灸进行自我保健就是方法之一。
具体取穴如下:
●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
●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
●合谷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虎口”。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屈膝后,从膝盖下缘外侧小凹陷处,向下量三寸,便是足三里。
每穴灸20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白癜风最快治疗方法北京中科医院坑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by/599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太阳灸颈痛灸
- 下一篇文章: 血液黏稠如何稀释尿酸高不能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