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真的可以引起眩晕吗
在门诊常常会遇到病人这样问:“大夫,我经常晕,是不是颈椎不好?”
在真实世界里,头晕和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症候群,是门、急诊就诊最多的疾患之一。但众多临床医师对头晕和眩晕的概念和诊断却并不能准确把握,也很少更新有关头晕相关的临床新知,还沿用过去的概念与诊疗思路。这就是为什么常见到的头晕或眩晕症候最多使用的诊断是“颈性头晕”或“颈性眩晕”、“脑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等。
常见的头晕或眩晕有哪些呢?
头晕的疾病分类一般为非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和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两大类。非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主要指由内科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血压高低、心率失常)、血液疾病(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环境变化(高温、酷暑、严寒或高海拔等)、活动过度(久立、过劳等)、头部轻微外伤后综合征、视觉疲劳及眼部疾病(如重症肌无力、青光眼等)、五官炎症、上呼吸道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或中毒等引起。此外,还包括心因性头晕,如抑郁、焦虑、轻躁狂状态、强迫症等。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又分为中枢性及周围性。周围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主要有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淋巴管漏等,中枢性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包括后循环缺血(旧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脑肿瘤、脑炎或脱髓鞘病、眩晕性癫痫等。
仔细看下来,好像真的没有看到颈性眩晕的身影。
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统计显示,头晕常见病因主要有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VM、精神源性头晕、非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后循环缺血或脑卒中;而像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脱髓鞘/肿瘤/炎症等)等属于较少见的头晕情况;颈性头晕国外越来越少提及。
年Ryan和Cope第一次提出颈性眩晕这个术语,并认为上颈推区域的持续疼痛可引起颈部本体觉感受器异常刺激,并推测这种异常刺激信号传入引发脑干前庭核群功能异常,进而产生眩晕症状。他们详细的介绍了5个病例报告,但其中4例的临床症状却与BPPV的临床表现不谋而合,没有意识到早在年Dix和Hallpike就报道了例与其症状相似的病人,并命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即我们常说的耳石症。耳石症的突出表现是与特定头位、体位变化相关的眩晕,在眩晕分类中占领头把交椅。
即便如此,颈性眩晕绝不是空穴来风。
颈性眩晕(cervicalvertigo)的定义:
颈部姿势(排除重力关系)有关的头晕、不稳、失衡或眩晕。
颈性眩晕的机制:
l颈部肌肉、关节、筋膜等结构由神感觉感受器。
l传入:颈-眼反射,颈-姿势反射(见于婴儿或严重颈部病变)。
l传出:前庭-四叠体反射(颈调节头与躯干的位置)。
l动物实验:切断枕下肌肉、切断或封闭C1-3,产生运动共济失调、眼震。
l人类试验:颈后外侧深部封闭,产生同侧伸肌张力高、对策下降、同侧倾倒。
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
l发作性头晕、不稳、头重脚轻、定向障碍;眩晕极少,砖头或固定位置易发。
l常见颈痛(60-%)、枕部头痛(60-80%)、胀痛、钝痛、颈枕向耳的放射痛;局部压痛、压迫可诱发头晕;
l无耳聋,可有耳鸣。
l颈活动受限,上肢放射性症状(麻、痛)。
l主要有颈挥鞭样损伤史(75%),少数是其他颈部病变。
l体检:1)转头可诱发眼震:即刻出现或逐渐减轻者,提示深感觉障碍性;潜伏期后逐渐加重者提示血管性;2)振动颈背部肌肉,诱发头晕或眼震(非特异性)。
举一个实例:
图A:显示C5-6水平左侧椎动脉狭窄;
图B:患者头部向左侧旋转45°后DSA显示左侧椎动脉近完全闭塞;
图C:患者头转向右侧,左侧椎动脉血流恢复。
所以,以前只要是体位性眩晕统统诊断颈性眩晕,而现在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似乎认为不存在颈性眩晕这种疾病,或者认为颈性眩晕非常罕见。对于有颈部疾病基础的一类人群,还是不能忽略这一项检查把这一类病人排除在眩晕诊断的大门之外。(部分内容及图片取自新乡医学影像、眩晕论坛、眩晕天下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有哪些点滴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yy/10319.html
- 上一篇文章: 头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下一篇文章: 科普眩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