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录三川大地上的好大夫
点击“青海土族”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几乎走遍家乡的每个村,为患者解脱了身心的痛苦,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张大夫”;作为一名热爱公益事业的人,他用一颗仁者之心,默默回报着社会,为那些困难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他曾入选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获得省级、市级诸多荣誉。他时常对别人说,荣誉属于过去,他要铭记长辈的嘱咐,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人士和家庭,力所能及的提供一些帮助。他就是民和县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乡村医生、医院院长张海录。
在张海录的办公室里,有两样东西特别醒目:墙上挂着的鲜红团旗和充满爱心故事的锦旗。锦旗,这是张海录曾资助和帮助的患者、困难群众送给他的诚挚的谢意。每当抬头看到鲜红的锦旗,张海录心里感到莫名的幸福和温暖。
“杏林乐捐雪中送炭”,写着八个鎏金大字的锦旗,这是张海录资助过的一名叫辛兰兰的女孩送的,感谢他在困难之时伸出的援助之手。
那是一个早晨,在病房忙碌的张海录接到妻子的电话。妻子在电话中对他说,她在西海都市报上看到辛兰兰患了疾病急需救助的报道,让他有时间去看望这位女孩。张海录心里嘀咕,妻子很少给他打电话,说明辛兰兰的病情严重。
下班后,张海录开车去找辛兰兰。找到辛兰兰的家时,碰巧她和家人前往西宁治疗。第二天,张海录联系到了辛兰兰的父母,把1万元钱汇了过去。电话里张海录再三叮嘱辛兰兰的父母,有困难及时给他说,不要缺钱耽误了女儿的病。
辛兰兰回到家后,医院去复查抓药。张海录看到辛兰兰一家确实困难,除了减免药费,还给了生活上的帮助。张海录的为人,也感动了辛兰兰一家。有一年春节,辛兰兰和父母登门感谢张海录。张海录说,如今,辛兰兰的病痊愈了,也有了工作。每次看到辛兰兰脸上的笑脸,他心里也很开心。
问起张海录做过多少好事,他自己都记不清楚。前两年,张海录在 年,得知四川汶川地震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将元现金交给工商所工作人员手里。那时,张海录的事业刚起步,妻子没有工作,还拉扯着一个小孩,生活上的困难可想而知。张海录的妻子得知他捐了元后悄声哭了。“我们没有钱可向别人借,但是灾区的同胞急需钱,他们没处借钱,我们应该伸手帮他们。”张海录对妻子解释。
得知玉树地震的消息后,张海录作出了更惊人的举动。玉树地震后的第二天,他雇了一辆货车,将诊所货架上的近3万元价值的药品装在车里,随身携带了棉衣、保温杯和几盒方便面,没有听从妻子的劝阻,即可踏上前往玉树的路。
途中,张海录得知去玉树救灾需要省慈善总会办理相关手续。抵达西宁后,他找到省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说明了自己去玉树救灾的想法。当时,省慈善总会的劝他不要去玉树,由他们统一将物资拉到玉树。听了对方的劝阻,张海录不甘心,他觉得自己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灾区更需要他。
张海录决定前往玉树救灾并不是一时的冲动。原来,玉树地震当天,张海录到西宁办事的班车上,得知玉树发生了大地震。回到西宁后,他没有去办事,下了车又转身买了返回的车票。晚上到家后,他匆忙联系了一辆货车,整理药品,第二天准备出发去玉树。听了省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劝阻,他把物资交给他们,自己开车回家了。
好事做了一箩筐多年的苦心经营和良好的医德医术,张海医院,他身边的同事越来越多了。有民和本地的,有西宁的、大通的,以及省外的。面对聘用的新同事,张海录给了生活的极大帮助。
曹东金,医院担任副院长。医院工作时,人生地不熟,张海录经常叫他到家里吃饭。后来还资助他买了房子,帮忙娶了媳妇。
同事辛玉成来自山东,他说:“张海录就像家里的大哥,困难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眼前。”
张海录做了多少好事,他自己都记不清楚。
几天前,民和县中川乡的一位老人找到张海录,硬给他手里塞给了20元现金。老人说,几年前孩子上学时找他看病,欠了20元钱医药费,现在孩子有了工作,特意来还钱的。
张海录早把忘了此事。张海录说,以前农村学生家境困难,看病没钱,他就把一本笔记本放在门诊上,让患者自己把所欠的医药费写在笔记本上,等有钱了再还。其实,这个账本,张海录根本就没当成回事。
作者简介
赵俊杰,男,土族,民和中川人,现就职于西海都市报社。十年的工作生涯里,走遍青海每个县(区),曾参加过青海省党代会、青海省“两会”、环湖赛、青洽会等重大活动报道。作品曾被《人民日报》、《青海日报》、《中国土族》等转载,斩获青海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全国都市报类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其中,《全国仅西藏青海维持生态盈余》曾入围中国新闻奖。
投稿/赵俊杰
供图/赵俊杰白林娟
排版编辑/菌菌
-End-
青海土族新媒体平台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zd/10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的眩晕我有所谓
- 下一篇文章: 严重损害脊柱的10个习惯,及其针对性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