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疫苗,92元是利润,毛利率贵过茅



PP财经

专注财经领域精选内容

财经精英共同的选择

频发的疫苗事件,一再唤起人们对疫苗的担忧与质疑,打还是不打,都可能成为“送命题”。

我们还能拿什么保护自己,保护孩子?

先是被查出狂犬病疫苗生产记录造假,随后又因“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简称“百白破”)检验不符合规定被罚没万元……

长生生物的疫苗“造假”事件,再次刺痛了大家敏感的神经。

事件梳理:

一时间,人心惶惶。

家长们纷纷翻看自家孩子的疫苗本,不少人发现,自己孩子接种的疫苗,正是出自长春长生(即长生生物的子公司),而且不止一个种类。

而疫苗生产造假环节还只是长生生物的冰山一角,疫苗流通环节,同样纰漏丛生。

卖疫苗有多赚钱?长生生物毛利率高过茅台

查询同花顺数据发现,当前A股52家以疫苗为主营产品的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平均数高于50%。

这一水平已经超过A股大部分行业。

此次因狂犬疫苗“造假”涉事的主角长生生物,更是以91.59%的毛利率占据行业首位,而年一季度,贵州茅台销售毛利率为91.31%,低于长生生物。

相比毛利率,长生生物的“研发投入”却要逊色得多。

年,长生生物年的研发费用仅1.22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为7.87%;而长春高新为8.5%,康泰生物为10.27%,沃森生物更是高达49.87%!

和国外疫苗巨头相比,长生生物的研发投入也显得颇为“克制”。

葛兰素史克(GSK)、默沙东、辉瑞(Pfizer)、赛诺菲被称为全球四大疫苗巨头。梳理这几家公司财报发现,其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默沙东:18.20%;

葛兰素史克:14.80%;

辉瑞:14.47%;

赛诺菲:15.6%;

与1.2亿的研发投入相比,截至年,长生生物账面上却有20亿元的理财产品。账面上未分配利润高达18.45亿元。

年营业收入15.53亿元,研发投入仅1.22亿元,那么,长生生物把钱都花哪了呢?其中的大头是销售费用——5.82亿元,是研发投入的近5倍。

“销售费用”是什么呢?它包括推广服务费、会议费、市场服务费、宣传费、销售职工的薪酬等等。

销售人人员25人,平均每人的销售费用万元。

研发人员人,平均每人的研发费用79.73万元。

而长生生物巨额销售费用支出的最终目标,还是将上亿支疫苗卖给全国各地的疾控中心。“销售流通”环节,正是疫苗产业链见不得光的灰色地带。

年轰动全国的山东非法疫苗案中,长生生物的产品和经营商隐现其中。然而,它总能安然过关。

神秘女老板的家族企业

长生生物位于长春市高新区越达路号。该片区属于长春市制药厂家聚集地,周边有多家医药公司和医药物流基地。

长生生物作为这一片区的佼佼者,年借壳黄海机械上市,本质上依旧是一家家族企业。站在顶端的高俊芳身兼五职——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财务总监。

长生生物现任副总经理兼销售总监张友奎是高俊芳的丈夫,两人最早相识于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期间前者曾任是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人事处副处长,后者同期是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职员、财务处处长。

高俊芳和张友奎生有一子张洺豪,目前担任长生生物的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执行董事。

梳理长生生物历年财报发现,从控制关系来看,高俊芳一家三口不仅把持着该公司重点职位和财务、销售等核心部门,还合计持有该公司36.66%的股权。

另外,张友奎两个妹妹张敏和张雯,同样位列该公司十大股东,前者持有1.24%的股份,后者通过长春市祥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02%。

这一家族企业产品,正是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敏感地带——6款疫苗产品,其中狂犬疫苗和水痘疫苗已经位居国内第二位,年的批签发数量分别为万人份、万人份。

在券商机构眼中,长生生物是“吃药喝酒”行情中的主力军,总市值一度高达亿元。

而依据国家药监局通报,长生生物一年内被第二次发现产品生产质量问题,已责令其停止生产,收回其药品GMP证书,召回尚未使用的狂犬病疫苗。

主要客户“A、B、C、D、E”

伪劣疫苗流出长生生物的产生车间,在销售流通环节,处处皆可见“蛀虫”。

过去6年(-财年)时间,长生生物销往市场的疫苗超过1.1亿支,由此录得净利润17.5亿元。这些疫苗最终销售地系全国各地的疾控中心、防疫站,而后再注入接种者的身体。

长生生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在历年财报中,长生生物不愿披露排名前五客户的实名。

只有在年借壳上市时,长生生物披露过其年至年上半年的前五大客户,四川省疾控中心、安徽省疾控中心、河北省疾控中心、云南省疾控中心、陕西省卫生厅、广东省疾控中心、浙江省疾控中心均现身其中。

每家疾控中心的年度采购额均在千万元以上。

在长生生物的疫苗销往这些疾控中心、防疫站的中间环节,疫苗经营商以及经销商的层层下线,此前承担着关键的中介职能,其中包括山东兆信这家声名有污的医药代理商。

长生生物上市交易报告书显示,山东兆信是长春长生年第二大客户、年上半年第一大客户,对应销售额分别为.58万元、.56万元,占报告期内营收的4.73%、7.41%。

年6月22日,两家公司反目,长生生物将山东兆信告上法庭,索要货款万元。

判决书显示,年1月1日,长生生物公司与山东兆信签订《商业合作协议书》,长生生物指定山东兆信担任其在山东区域的商业经营合作机构,代理销售五款疫苗产品,合作区域为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山东13个地级市。

长春中院调查显示,年1月28日至年1月14日期间,长生生物曾向山东兆信发货/人份疫苗。

年3月,山东兆信被食药监部门证实,卷入山东非法疫苗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遭撤销,旗下两位员工因涉嫌向疾控中心、防疫站站长等官员行贿,陷入刑事责任泥潭。

该公司又因“存在编造药品销售记录、向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疫苗等生物制品、出租出借证照、挂靠走票等严重违法行为”,被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山东兆信再行延展的疫苗流通链上,站着山东非法疫苗案主犯庞红卫这类下线。

据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庞红卫于年6月至年4月间,从国内多地购进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等多种药品,存放在不符合疫苗等药品冷藏要求的仓库内,累计销售金额万元,最终获刑6年。

一位山东医药行业人士表示,我国药品(包括疫苗)的销售渠道比较混乱,诸如庞红卫这种疫苗贩子把医院、接种站等用药单位的销售途径,“即使是大型制药厂有时也需要通过这些人开拓市场。”

据他估计,类似庞红卫这种药贩子在全国有上百万人之多。

北京一位医药从业者将这一群体形容为“行业老手”,“医院、用药单位等关系根深蒂固,厉害的人每年能做成上亿元的生意。”

年3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庞红卫一案的涉案药品,包括长生生物的两款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食药监总局在对这些样品扣押检验时发现,样品的有效性检验和异常毒性检查均“符合标准规定”。

罗生门在年7月6日-7月8日上演,药监总局再对长生生物进行飞行检查时发现,上述疫苗品种在生产中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为。

与地方疾控中心的“友好关系”

在山东兆信、庞红卫等经营商出事后,长生生物安然无恙,并且很快拿出新的销售策略。

年山东非法疫苗案曝光,监管部门随即修订了二类疫苗的流通规则,以加强监管。这一政策调整使得二类疫苗流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长生生物等疫苗生产厂商的销售费用大幅提升。

总的来看,长生生物年销售费用为5.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的2.31亿元上涨约%,销售费用占收入的约38%。

竞争对手方面,康泰生物销售费用增长%,至6.15亿元,占收入53%;沃森生物销售费用增长69%,至2.5亿元,占收入38%。

流通体制变化之一,是疫苗生产厂与经销商间的买卖关系在年后被切断。生产厂的销售对象从经销商变成了各县区级疾控中心,而新引入的推广服务商——俗称“中介”——成为了两者间的渠道。

根据修订后的规则,疫苗生产厂“不能将疫苗销售给经营企业”,疫苗采购须全部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这一规则修订前,二类疫苗通常由生产厂家委托经销商卖给疾控中心。

这一变动使得此前存在于经销商与疾控中心之间的加价环节,直接前移到疫苗厂身上。长生生物说,为适应监管变化,该公司“调整了与经销商结合的销售模式,采取与推广服务商合作的方式开展销售工作,同时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

长生生物给予推广商的回馈堪称丰厚。

据《新财金观察》报道,年1月19,长生生物召开年推广销售团队表彰大会,济南高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南颂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立晖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三家推广商,共同获得团队突出贡献奖。

这些推广商的奖品是梅赛德斯-奔驰威霆高端商务车,起步价29.6万元每辆。

如是阔绰体现在财务报表当中,即推广服务费的激增。长生生物的推广费由年的2.02亿,激增至年的4.42亿元人民币。

当然,疫苗厂需向推广商支付大量费用,一方面促进对县区级疾控中心的销售——它们是疫苗的直接采购方;另一方面也游说各省级疾控部门,将自家产品纳入省级二类疫苗目录。

修订后的流通管理规则,要求各省“组织开展第二类疫苗的评价、遴选,提出第二类疫苗使用目录”。这意味着,若产品落选省级二类疫苗目录,则该厂家将无缘该省市场。

除了通过推广商渠道之外,众多公开判例显示,包括长生生物在内的疫苗厂家通过向地方疾控中心“话事人”行贿、给予回扣的方式推销产品。

一位海外疫苗厂商确认,此前希望与长生生物合作开拓中国流感疫苗市场,看重的正是长生生物的渠道和打通相关关节的销售能力。

同样,深交所在给长生生物的问询函中,专门提到“会议费”的大幅增加。

长生生物对此回应,销售对象由“省、市、县三级经销商”变更为“直接销售至县区级疾控中心”,需要通过各式会议以“提升品牌影响力”——会议费的作用事实上与推广费用类似。

年报显示,长生生物年会议费为万元,同比增加%。这是该公司开展疫苗销售新模式中的一种。

长生生物赚得“盆满钵满”

流通体制变化之二,在于疫苗运输环节成本的提升。

流通规则修订前,疫苗的大部分运输环节由经销商负责;但由于山东疫苗案中,经销商为节省冷链成本,致使疫苗暴露于高温环境中而失效,因此修订后的监管规则要求疫苗厂商对疫苗运输负责。

当时,业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由于疫苗厂商只能对接县区级疾控中心,这些“冷库容量小”的疾控中心无法保存企业送来的大量疫苗,使得“运输次数增加,激增了运输成本”。

新华社在解读修改后的管理规定时,引述中国医药工程设备协会会长顾维军的观点,为疫苗经销商转型指了一条道路:“只要具备冷链储运的条件,仍可以作为配送主体之一承担疫苗配送业务”。

但事实上,与经销商加价环节前移一样,这部分成本也从经销商转移到疫苗厂家身上。

车间外的冷藏车

年报显示,长生生物年运输装卸费用为万元,同比上升了%。运输装卸费用是长生生物销售费用占比第三高的项目,前两项分别是推广服务费和会议费。

修订疫苗监管规则的本意是“减化流通环节,提升对二类疫苗的监管”,但监管变化同样带来新问题。

中国政府在修订监管规则3个季度后承认,由于疫苗厂无法利用经营企业渠道开展二类疫苗推广,造成“边远地区疫苗供应不到位”,以及“接种单位宣传推广及接种服务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与民众拥医院或者防疫机构对于二类疫苗的消极态度,源自于“利益受损”——因为修改后的流通制度未考虑接种点的利益,医院药品类似的零差率销售政策,让部分基层接种点无钱可挣。

不过,长生生物的生意依旧兴隆,财年疫苗销售净利润高达5.66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增长1.42亿元。

长生生物未来命运如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次长生生物事件,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说:“这样的企业没有良心,没有道德。”

但对于一个存在巨大的利益诱惑的行业,仅仅寄托于企业良心,企业道德,显然远远不够。

纵观全球,很多国家都曾在疫苗上发生过类似的错误。

在日本年的“毒疫苗事件”中。日本生产的乙肝疫苗中使用了艾滋病和肝炎患者的血清作为原料,导致部分接种者致病。

事发后,日本厚生省及生产厂家并没有告知公众,而是联合起来力图掩盖真相,导致更多接种者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图片来源凤凰资讯

最后,受害者们联合起来将当时的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告上法庭,并在年迫使日本厚生劳动省同意补偿超过40万人乙肝感染者,个人最多可获0万日元(逾万元人民币),总赔偿金合计高达3.2万亿日元(逾亿人民币),这一史上最大的赔偿案也促使了日本疫苗管理新规的出台。

而在年轰动美国的脊灰疫苗事故中,当时加州伯克利的卡特实验室(CutterLaboratories)制作脊灰疫苗的时候,因在用福尔马林灭活相应病毒时不够彻底,没有杀死所有的病毒。

在12万名接种该疫苗的儿童中,有4万名儿童染病,其中56人患上了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使得这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在幼儿中有了再次传播的机会,最终人终生瘫痪,5人死亡。

这次脊灰疫苗的安全事故,让美国民众对疫苗以及政府监管的信心,几乎下降到负数。为了挽回民众的信任,除了国会通过法案外,政府也对疫苗的生产设置了更严格的监管。

话锋转回中国,这次长生生物事件后,国家开出了2887.60元的罚单,这已是《药品管理法》中罚款额的上限。但这距离该公司被调查,已有8个月之久,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此后,或许是因为到了周末,未见有关调查结果的更多通报,对涉事责任人的处罚,以及对不幸注射问题疫苗孩子的补偿办法。

也或许,事件已到此为此。

但显然,对于一家利润动辄上亿的企业而言,余万元的罚没款实在太过轻微,与人们的期待更是想去甚远。

前几天广为流传的一篇文章更指出,中国多家疫苗企业关系盘根错节,劣迹斑斑。

江苏延申生物公司狂犬疫苗造假被追究刑事责任后,还能悄然复出,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曾深陷疫苗致死门的康泰生物也安然上市,市值飙升到亿元。

人们担心,长生也会这样,不痛不痒的处罚过后,养精蓄锐数年,兴许再改头换面,还是一家生意兴隆的疫苗大厂。

遗憾的是,近些年许多疫苗事件的主角,似乎都拿到了类似的剧本。

早在年,一名叫张鹏的疫苗供应商以现金结算的方式,向江苏宿迁妇幼保健所卖出余支疫苗。

当地药监局暗访时发现,张鹏的公司位于一家药店的2楼,房间不足20平米,疫苗就放在2台冰箱里,其中一台还没通电,旁边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疫苗质量根本无从保证。

可人们还没找到对张鹏的处罚意见,就发现一年后,他又向安徽泗县防保所出售了0支疫苗,部分已过期失效,冷链运输也问题重重。

结果,当镇防保所违规组织村医,对镇上19所中小学的名学生接种甲肝疫苗后,人出现异常反应,多人住院治疗,一名6岁女生甚至不幸身亡。

进入年,山西近百名儿童出现不明原因致死、致残,疑与曾接种经高温暴露的疫苗有关。

媒体曝光称,负责疫苗保管运输的北京华卫时代公司曾雇临时工,“穿着短裤,在闷热的大厅里”给疫苗贴标签。由于脱离冷藏环境最长可达数十小时,疫苗失效。但卫生部调查否认二者联系,事件成了无尾案。

此后,华卫时代公司更名为华夏德众公司,引入了两名河北疾控领域的新股东,其中一名新股东曾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卷入年的山东疫苗案。

更为触目惊心的,要数年山东疫苗事件,涉案金额达5.7亿元的二类疫苗,被低价卖给24个省市的大小卫生机构。这些疫苗虽是正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但其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部分属于临期疫苗,流通过程中存在过期、变质的风险。

最终,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人,起诉人。

此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得以修订,疫苗流通渠道推倒重来。一位在疾控中心的工作者称,山东疫苗案推动我国疫苗管理体系的规范与改革。

但面对人命关天的疫苗,人们对信息和公正的渴求异常强烈,如果监管依然不透明,违法成本仍然低廉,除了无奈与失望,不信任感更会与日俱增。

22日深夜,李克强总理就疫苗事件作出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疫苗事件仍在发酵,这次我们期待能有一个“满意”的结局。

▎申明:本文来源于棱镜、凤凰WEEKLY、每日经济新闻,为PP财经(ID:JuliFinance)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更多读者或媒体投稿合作,如有异议,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zd/1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