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身医学实践nbsp第二节中
第三章心身医学实践nbsp第二节中
二、头晕
头晕是—个临床综合病症,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用于描述具有平衡失调特征的所有异常感觉。多数患者描述为头晕、眩晕、头昏、头脑不清,头皮紧,像有东西扣在脑袋上等等。临床工作中,一些医师对头晕(dizziness)和眩晕(vertigo)的症状认识比较混乱,这种混乱现象在国内外均存在。这种混乱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和患者的治疗。
(一)头晕的流行病学
欧洲研究报道约30%的普通人群中有过中重度的头晕,其中25%为眩晕;人群中眩晕或头晕的患病率为5-10%,年发病率为1.5%。我国的研究报道10岁以上人群的眩晕总体患病率为4.1%,头晕为65岁以上人群的首位就医原因,18%的病人因头晕而活动减少。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罹患眩晕和平衡障碍的患者共病精神障碍的比例高达30%-50%。很多情况下,这些症状并不能很好地被器质性疾病所解释;事实上,近半数此类患者共病精神疾病。这些患者心理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在头晕及眩晕的诊疗过程中,这种情况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二)头晕的病因及分型
年的第23版希氏内科学将头晕分为四个类型:眩晕、晕厥前状态、平衡障碍、精神性头晕。眩晕:是头晕的一个亚型,指有周围物体或自身明显旋转的运动错觉或幻觉,在周围和/或中枢前庭病变时发生。平衡失调(dysequilibrium):为不平衡感或不稳感,无眩晕,也可称之为无眩晕的头晕。见于前庭功能障碍和视觉系统功能障碍,以及额叶、小脑、基底节功能障碍。晕厥前状态(presyncope):为头昏眼花感(1ightheadedsensation),可伴有全身乏力、脸色苍白,发生在意识丧失之前,无运动错觉。发病机制是全脑血流下降。精神性头晕(psycho—physiologicaldizziness):是由精神疾患引起的一组症状,包括漂浮感、摇摆感、游泳感、眼花感、内在旋转感、脱离躯体感。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将眩晕分为4个类型:中枢性、周围性、精神性、不明原因性。其中将中枢性眩晕按病因又分为7个类型:血管源性、肿瘤、脑干或小脑感染、多发性硬化、颅颈交界区畸形、药物源性、其他少见的中枢性眩晕,包括偏头痛性眩晕、癫痫性眩晕、颈性眩晕、外伤后眩晕。将周围性眩晕按有无听觉障碍分为2个类型:无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如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伴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如梅尼埃病、迷路炎)。
(三)头晕的临床表现
头晕表现在行走、坐立和起卧等运动中,自觉身体摇晃和不稳感觉。头昏表现为持续性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醒感,无旋转、倾倒、翻滚、平衡等运动幻觉。眩晕常常表现为发作性的、自觉周围物体或自身旋转、晃动、上下移动,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发作时不愿睁眼、不敢活动。
综合医院的门诊,尤其是神经科或心身医学科门诊,经常可见到反复就诊的头晕病人,大多数医院、看过很多医生,做过很多检查,有过很多诊断,甚至用过很多药物,可病人就是觉得治疗效果不好,头晕没有改善。而病人对于头晕的描述往往也是多种多样,大多数患者描述为头晕、头昏或眩晕。由于患者所描述的头晕、头昏或眩晕对应的病变部位和发病机制可能不同,临床医生工作中应注意从发作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发作频率等区分患者描述的头晕、头昏或眩晕的不同表现。
医学界已认识到心理因素对头晕的影响,头晕与睡眠和情绪的关系,例如头晕与焦虑之间的关系。迫切求治的头晕病人几乎都有情绪障碍,其头晕的症状与情绪是直接关联的,情绪好时头晕减轻,情绪不好时情绪加重。这些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心理生理功能障碍,多数患者有睡眠障碍,部分患者伴有灾难化的想法,如“我总是头晕,将来会患脑血栓、会瘫痪”等。
眩晕的身心交互性反应是21世纪的新模式,Staab和Ruckenstein提出了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subjectivedizziness,CSD)的概念,他们观察到大多数精神生理性头晕患者有由神经耳科疾病所引起的焦虑障碍或合并焦虑障碍,焦虑相关过程导致了头晕症状或维持症状存在。大多数CSD患者(93%)有精神障碍,而这些患者可以从针对潜在精神障碍的治疗中获益,包括药物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艾司西酞普兰)和心理治疗。
CSD临床表现为下述症状:①持续3个月的主观性、非旋转性头晕或不稳,可能还有头昏、头重脚轻感;感觉自身与所处环境分离。②持续3个月的对自身运动和对环境中物体移动的高度敏感。③视觉性眩晕:在有复杂视觉刺激的环境中(如车水马龙、人员拥挤的街道)或完成精细的视觉任务时(例如,操作电脑)症状加重。
北京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zl/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当心压力过大有可能致使突发性耳聋
- 下一篇文章: 注意啦头晕恶心或是以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