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的知识要点,你知道几个?(下)
耳鼻喉科的知识要点,你知道几个?(下)
31颅外并发症 1、耳后骨膜下脓肿;
2、颈部贝佐尔德脓肿;
3、迷路炎(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化脓性迷路炎);
4、耳源性面瘫。
32梅尼埃病 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典型特点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
1、眩晕;
2、耳鸣;
3、耳聋;
4、其他症状(耳闷胀感或压迫感等等)。
1.眩晕
多呈突发旋转性。患者感到本身或周围物体沿一定的方向旋转,或摇晃感,升降或漂浮。眩晕均伴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博缓慢、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反射症状。上述症状在睁眼转头时加重,闭日静卧时减轻。患者神志苏醒。眩晕延续短暂,数10分钟或数小时后自然减缓,转入间歇期,间歇期长短因人而异。少则数日,多则几年。眩晕常反复发作,复发次数越多,延续越长,间歇越短。本病眩晕程度多剧烈,但个体差别较大,各次发作亦不尽相同,然所伴发的植物神经反射症状的程度总是与之相应。
2.耳鸣
多出现在眩晕发作之前。初为持续性低音调吹风声或流水声,后转为高调蝉鸣声或气笛声。耳鸣在眩晕发作时加重,间歇期自然减缓,但不消失。
3.耳聋
得病早期可不自觉耳聋,屡次发作明显。一般为单侧,偶呈双侧,发作期加重,间歇期减轻,可呈波动性。听力丧失轻微或极度严重时无波动。听力丧失的程度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每况愈下,但极少全聋。
患者听高频强声经常感刺耳难忍,有时健侧与患侧能将同一纯音听成音凋与音色截然不同的两个声音,临床称为复听(diplacusis)。
4.头脑胀满感
发作期患侧头部或耳内有胀满、沉重或压迫感,有时耳周围灼痛。
33耳聋 耳聋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
34颈淋巴结打扫术分类 1、根治性颈打扫术;
2、改进根治性颈打扫术;
3、择区性颈打扫术;
4、扩大颈打扫术。
35根治性颈打扫术 1、已发现原发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在行原发癌切除的同时行根治性颈打扫术。
2、还没有发现原发灶的颈淋巴结转移癌。
3、经放疗或手术医治后原发癌已控制的颈淋巴结转移癌。
4、颈部虽未发现转移淋巴结,但原发癌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如喉声门上型癌、喉咽癌等在行原发癌切除的同时行择区性颈打扫术。
5、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行充足放疗后3个月,颈部肿块仍不消弱者。
1、晚期肿瘤患者,原发灶不能控制,或已产生全身转移者。
2、颈部皮肤放射线损伤,组织血供差,估计伤口难以愈合者。
3、颈部淋巴结固定,与颈部血管、神经、颈椎等重要组织器官粘连,估计不能切除者。
4、患者全身情况差,有严重心血管等内脏器质性病变,不能耐受手术者。
1、出血;
2、伤口感染;
3、乳糜漏;
4、空气栓塞;
5、唾液腺瘘;
6、气胸。
363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要点 1.单纯型
最常见,多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而至,故又称咽鼓管鼓室型。炎性病变主要位于鼓室粘膜层,因此又有粘膜型之称。主要病理变化为鼓室粘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临床特点:耳流脓,多呈间歇性,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量增多;脓液呈黏液性或粘脓性,一般不臭。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均有残余鼓膜,称中央性穿孔。通过穿孔可见鼓室粘膜微红或苍白,可轻度增厚,耳聋为传导性聋,一般不重。
2.骨疡型
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探达骨质,听小骨、鼓环、鼓窦等町产生坏死;粘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瘜肉构成。此型特点是:耳流脓延续,脓粘稠.常有臭味,偶遇肉芽或瘜肉出血。则脓内混有血丝或耳内出血。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沿性穿孔。所谓边沿性穿孔是指鼓膜的穿孔边沿有一部分已达鼓沟,该处无残余鼓膜。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或瘜肉;长蒂的瘜肉从穿孔脱出,可梗塞广外耳道内,妨碍引流。病人多有较重的传导性聋。乳突X线拍片:有边沿模糊不清的透光区。颞骨CT扫描示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内有软组织阴影,可伴轻微骨质破坏。此型中耳炎可产生各种并发症。
3.胆脂瘤型
临床特点:耳内长时间延续流脓,脓量多少不等,但有特殊恶臭。原发性胆脂瘤初期五耳内流脓史。此型一般均有较重的传导性聋;但由于中耳胆脂瘤可在中断的小听骨间构成假性连接,故听力损失亦可不甚严重,晚期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亡方有边沿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从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无定形物资,奇臭。少数病例可见外耳道后上骨壁缺损。松弛部穿孔若被一层痂皮覆盖,初学者不识,常不除痂深究。以致漏诊。乳突X线拍片或颞骨CT扫描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沿多稠密、整齐。
37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鉴别要点 38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医治 (1)病因医治
积极医治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局部医治
局部医治包括药物医治和手术医治。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方法。
1.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流脓停止、耳内完全干燥后穿孔或可自愈,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1)局部用药:按不同病变情况选用药物:①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用于鼓室粘膜充血、水肿,有脓液或粘脓时。②酒精或甘油制剂,适用于粘膜炎症逐步消弱,脓液极少,中耳粘膜水肿、湿润者。③粉剂,仅用于穿孔大、脓液极少时,有助于干耳。
(2)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抗生素滴耳剂宜参照中耳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择适当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于中耳局部可引发内耳中毒,应慎用或尽可能少用。③粉剂宜少用,粉剂应颗粒细、易溶解,一次用量不宜多,鼓室内撒入薄薄一层便可。穿孔小、脓液多者忌用,因粉剂可梗塞穿孔,妨碍引流。
滴耳法:病人取座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量与体温接近,以避免引发眩晕。
(3)为改良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但宜在中耳腔炎症消弱、停止流脓2~3月、咽鼓管通畅者实施。对较小穿孔可在门诊行炙烤法。用50%3氯醋酸炙烤穿孔边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再贴一薄层覆盖物(如酚甘油薄棉片、硅胶膜等)起1桥梁作用,促使新生鼓膜上皮沿覆盖物生长愈合。有的需数次才能愈合。
2.骨疡型:
(1)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2)中耳肉芽可用%硝酸银炙烤或刮匙刮除,中耳瘜肉可用骗局器摘除。
(3)引流不顺畅或疑有并发症者,根据病变范围,行改进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并酌情同时行鼓室成形术以重建听力。
3.胆脂瘤型:
应尽早实施改进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以取得一干耳,并酌情行鼓室成形术以提高听力。
来源:百度文库文档贡献者:幽灵使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zz/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出现头晕症状时应如何就诊
- 下一篇文章: 造成突发性耳聋的缘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