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诗歌理解和分析错项一览
“轼以罪责,迁于炎荒。有侍妾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从。”
“不合适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止归。”
苏轼好痛!苏轼好痛!
往期推荐
在郑板桥的故地,想起西湖的苏东坡
高考真题——诗歌鉴赏分析
年份
卷型
错项在线
原诗提示
卷Ⅰ
14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卷Ⅱ
14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糟粕所传非粹美,
丹青难写是精神。
卷Ⅲ
14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我见魏征殊媚妩,
约束儿童勿多取。
卷Ⅰ
14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向来万里意,
今在一窗间。
卷Ⅱ
14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卷Ⅲ
14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田塍望如线,
白水光参差。
卷Ⅰ
14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
卷Ⅱ
14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卷Ⅲ
14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精卫谁教尔填海,
海边石子青磊磊。
卷Ⅰ
14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14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卷Ⅱ
14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14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单于若问君家世,
莫道中朝第一人。
云海相望寄此身,
那因远适更沾巾。
卷Ⅲ
14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14.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每被老元偷格律,
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
身后文章合有名。
年份
卷别
内容
语言
形象
技巧
主题
炼
字
炼
句
特
点
风
格
景
人
方式
表现
修辞
结构
情感
观点
卷Ⅰ
A
卷Ⅱ
B
卷Ⅲ
C
卷Ⅰ
C
卷Ⅱ
D
卷Ⅲ
B
卷Ⅰ
B
卷Ⅱ
D
卷Ⅲ
A
卷Ⅰ
BE
卷Ⅱ
CE
卷Ⅲ
CD
高考真题——诗歌回顾
年份
卷型
题材
标
题
作
者
年代
题干
在线
考
点
卷Ⅰ
应酬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唐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感情
卷Ⅱ
感怀
读史
王安石
宋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哲理
卷Ⅲ
托物
苦笋
陆游
宋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托物
卷Ⅰ
题画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宋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语言
鉴赏
卷Ⅱ
拜谒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唐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技巧
作用
卷Ⅲ
田园
插田歌
(节选)
刘禹锡
唐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语言
风格
卷Ⅰ
借景
野歌
李贺
唐
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炼句
卷Ⅱ
感怀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宋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作用
卷Ⅲ
感怀
精卫词
王建
唐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探究
卷Ⅰ
感怀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宋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炼句
卷Ⅱ
离别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宋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形象
卷Ⅲ
应酬
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唐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情感态度
卷Ⅰ
怀古
金陵望汉江
李白
唐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形象
作用
情感
卷Ⅱ
题画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唐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内涵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技巧
卷Ⅲ
应酬
内宴奉诏作
曹翰
宋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炼句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情感
卷Ⅰ
离别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技巧
情感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作用
卷Ⅱ
羁旅
残春旅舍
韩偓
唐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炼句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情感
卷Ⅰ
借景
阮郎归
无名氏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情感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情感
卷Ⅱ
羁旅
含山店梦觉作
宿渔家
韦庄
郭震
唐
宋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技巧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情感
辽宁
借景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宋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技巧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情感
卷Ⅰ
感怀
鹊桥仙
陆游
宋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情感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作用
卷Ⅱ
借景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宋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技巧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情感
辽宁
感怀
竹轩诗兴
张镃(zī)
宋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炼句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形象
课标
羁旅思乡
思远人
晏几道
宋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情感
9.“就…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内容
全国
借景
落 叶
修睦
唐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技巧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4分)
作用
辽宁
借景
初见嵩山
张耒
宋
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情感技巧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炼句
课标
怀古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唐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情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技巧
全国
关河令
周邦彦
宋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4分)
线索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4分)
情感
辽宁
题画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宋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鉴赏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内涵
全国
借景
雨雪曲
江总
南
朝
陈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意境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情感
辽宁
借
景
雨
陈与义
宋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情感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技巧
-完-
往期推荐
高考真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设误类型
往期推荐
十年高考真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错项一览
往期推荐
六年高考真题名篇名句默写考查动态
往期推荐
六年高考真题文言文断句、常识、概括分析
往期推荐
各年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一目了然(不可错过)
捻碎时光一起学习,遇到更好的自己谢谢转载请注明:http://www.imbnc.com/mlyzd/13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两夫妻在临街开了间40的小店,专卖台州
- 下一篇文章: 千真万确世界公认的ldquo一级致癌